高雄.旗山 香蕉王國話旗山 百年車站說今昔

文/人間社記者薛斐文 |2023.07.24
8557觀看次
字級
糖鐵故事館內的「飛天旗尾線」模型,以懸吊方式動態展示。圖/人間社記者薛斐文
改為「糖鐵故事館」的旗山車站,是「旗尾線」僅存的車站。圖/人間社記者薛斐文
旗山被譽為「香蕉王國」,種植、販賣不同品種的香蕉。圖/人間社記者薛斐文
旗山神社參道階梯,有著濃濃的日式風情。圖/旗山區公所提供
旗山老街的巴洛克式建築。圖/人間社記者薛斐文
旗山糖廠已改為「高雄旗糖農創園區」。圖/人間社記者薛斐文
旗山老街的「石拱圈亭仔腳」。圖/人間社記者薛斐文
旗山孔廟位於鼓山公園最高處,是全台最大的孔廟。圖/人間社記者薛斐文
旗尾山遠眺。圖/人間社記者薛斐文

文/人間社記者薛斐文

旗山有「香蕉王國」美譽,當地「香蕉大王」盧廷,幼年赤貧,由寡母撫養長大,因勤儉、種植香蕉致富。他發跡後,仍穿著沾滿香蕉汁的「芎蕉衫」趴趴走,與一般蕉農無異,甚至有「一人提款倒農會」之說,至今仍廣為流傳。

旗山舊名「蕃薯寮」,早期是馬卡道族的居地。清康熙末年,漳州移民入墾,搭草寮、種蕃薯維生,後來發展為「蕃薯寮庄」。光緒14年(1888年)改稱「太平街」;日據大正9年(1920年)以舊名不雅,擇境內最高的「旗尾山」改稱旗山。

芎蕉廷仔 香蕉大王傳奇

旗山夏季高溫多雨,溪流沖刷的砂質地,適合栽種香蕉,自日據時代起即大量植蕉,香蕉多銷往日本,極盛期占日本香蕉市場80%以上,因而贏得「香蕉王國」的美譽,也孕育出「香蕉大王」盧廷的傳奇事蹟。

盧廷(1895-1964年),3歲喪父,由寡母撫養長大,平日靠撿蕃薯、採野菜、割芒草、拾荒度日,生活極為貧苦。由於自幼飽受輕視,13歲時進入旗尾糖廠當工友,因老實誠懇,由上司教他識字,他不僅能說日語,還看得懂日文報紙。

盧廷經常利用下班時間,到日人宿舍收舊報紙,再轉手賣給古貨商。他一毛錢、兩毛錢的積攢,加上當工友的薪資,日積月累,存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購買1甲土地種香蕉,賺了錢之後,再逐漸買下鄰近土地,全盛時期有蕉園有近百甲、香蕉10餘萬株,人稱「芎蕉廷仔」。

「芎蕉廷仔」最膾炙人口的故事,是他一生節儉,在成為鉅富之後,仍穿著斑斑點點的「芎蕉衫」四處溜躂。有一天,他前往農會提款,櫃員小姐看他一身打扮,把他晾在一旁,讓他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最後才問他:「要領多少錢?」盧廷不慍不火地說:「全部領出來」,櫃員小姐看到存摺,嚇呆了,原來眼前的阿伯,存款竟然占了全農會的一半,如果一次領光,農會必定倒閉。

盧廷「一人提款倒農會」的風波,驚動農會總幹事高水。高水不斷向盧廷賠不是,並揚言要將櫃員小姐撤職。盧廷聽了之後,反倒替櫃員小姐求情,才保住櫃員小姐的工作。盧廷宅心仁厚,秉性善良,樂善好施,造橋舖路,至今仍廣為流傳。



糖鐵故事 文物風華再現

日本明治42年(1909年),日人踏查旗山、美濃一帶的平原後,設置「高砂製糖株式會社」,並成立旗山糖廠,翌年「旗尾線」糖業鐵路開始營運,曾經輝煌一時。如今,糖廠已改建為「高雄旗糖農創園區」,成為新創、青創、農創的試辦基地。

「旗尾線」於1982年除役,全線22座車站中,如今僅存留旗山車站,並改為「糖鐵故事館」。故事館是一棟和洋折衷建築,彷如西方童話故事裡的小屋;館內有一座扇形車庫模型,上方有一個「飛天旗尾線」模型,以懸吊方式動態展示。



旗鼓相當 全台最大孔廟

旗山地名由來的「旗尾山」,海拔318公尺,是小百岳之一,過去是高雄縣十大名山、三大郊山之一,因山勢呈鋸齒狀,像清朝的蛟龍旗,因此稱為旗尾山。

旗尾山屬於玉山山脈尾稜,隔著楠梓仙溪,與對岸的鼓山相望,形成有趣的「旗鼓相當」景緻。山頂展望極佳,尤其秋天稻田成熟時,美麗的「旗尾秋蒐」景色,在清朝被列為「台陽八景」之一。

位於市區西側的「鼓山」,因山形似鼓而得名。日本明治37年(1904年)開闢為公園,是高雄市歷史最悠久的公園;昭和11年(1936年)在公園內興建旗山神社,但神社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1985年政府在神社遺址興建孔廟,循宋代建築風格,山門設有五開牌坊,成為全台最大的孔廟。

如今神社雖已不存,但神社參道石階仍保存完整,尤其參道兩旁的石燈籠,頗能發人思古幽情,若穿上日本和服或浴衣拍照,難以分辨是在台灣或東瀛。



旗山老街 石拱圈亭仔腳

旗山老街就是日據時期開闢的「本通」,除了「巴洛克式街屋」之外,最具特色的是「石拱圈亭仔腳」,與其它老街常見的「磚拱圈亭仔腳」不同,旗山老街騎樓用的石材,是百餘年前採自旗尾山的砂岩,見證旗山市街發展的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