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 小皇帝何其多

文/齊夫 |2023.05.23
556觀看次
字級

文/齊夫

讀史發現,中國歷史上小皇帝特別多,尤以東漢為甚。前三位皇帝還算正常,光武帝劉秀稱帝時三十一歲,第二位漢明帝劉莊繼位時二十九歲,第三位漢章帝劉炟繼位時十八歲。可從第四位開始,連著十位皇帝繼位時年齡都很小,登基時平均年齡不到九歲,其中最小的才出生三個月,可以說都是娃娃皇帝。

漢殤帝劉隆,剛出生三個多月就繼位,被鄧太后抱著臨朝接受拜賀,結果又哭又鬧,只好草草了事。可是他才當了幾個月皇帝,都還沒有斷奶,更體驗不到當皇帝的威風,當年就去世了,享年一歲。這位標準的娃娃皇帝,創了個紀錄,是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

劉炳比劉隆要略大一點,是漢順帝劉保唯一的兒子,百畝地裡一棵苗,也沒得挑,只能劉炳繼位。幸運的是,他既沒有兄弟相爭,也無須搞「燭光斧影」那一套,不到兩歲就成了皇帝;不幸的是,劉炳才做了五個月掛職老大,奶還沒吃夠就生病駕崩了,死時未滿三歲。

漢質帝劉纘,繼位時七歲,與前兩位比年齡算不小了,至少無須太后抱著,就能自己坐在龍椅上聽群臣高呼萬歲。不過他到底是個乳臭未乾的孩子,沒有城府,說話隨便,有一天他在朝廷上諷刺權臣梁冀為「跋扈將軍」,讓梁冀動了殺心,就在劉纘的食物中下毒,害他一命嗚呼!可憐劉纘只當了一年皇帝,就因一言不慎死於非命,當時還不到九歲。

誰都知道,「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治理國家乃千鈞重擔,非成熟老練者難以承擔,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小皇帝上位?這是因為,太后、權臣、外戚、宦官等有決定皇位的人,無一例外地都喜歡小皇帝;不是圖他好玩,而是為了擅權、弄權,把小皇帝當傀儡,甚至取而代之。

王莽、蕭道成、郭威、趙匡胤等權臣,就是鑽了小皇帝幼稚無能的空子,奪了江山,黃袍加身。所以,趙匡胤的母親堅持要他把皇位交給弟弟趙光義,而不是還未成人的兒子,就是怕舊事重演。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小皇帝也不都是好欺負的,也有個別小皇帝翻身解放成了氣候。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聰明機智,沉得住氣,能忍辱負重,善於麻痺對手以求自保,一旦時機成熟就發起攻擊,一舉掌控大權。

漢桓帝劉志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上台時雖年僅十四歲,但吸取了漢質帝劉纘被害的教訓,明明自己心裡明鏡似的,卻裝作傻乎乎的樣子,老老實實做了十三年傀儡,讓權傾一時的大將軍梁冀放鬆了警惕。其實劉志一直在等待時機,悄悄地拉攏人手、商量對策,終於抓住了機會。他與單超等五名宦官帶領士兵發起突襲,包圍梁冀的府邸,徹底清除了稱霸朝廷幾十年的梁氏家族,皇權終於回到皇帝之手。

還有著名的少年天子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十五歲即用計除掉了對皇位威脅最大的權臣鰲拜。隨後他大顯身手,平定三藩、收復台灣、三次親征噶爾丹、驅逐沙俄,開創了康熙盛世,被譽為千古一帝。

按理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當以賢者主政、能者掌權。可封建社會是家天下,沒有皇室血統的,本事再大、能耐再高,也不能號令天下;而皇家子孫即便是傻子、嬰兒,也有南面而坐的權利。這種制度既不合理又愚昧落後,可居然也糊弄了數千年,實在是歷史的悲劇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