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把時間當作珍貴資源

文/艾希莉.威蘭斯 譯/張靖之 |2023.05.14
3316觀看次
字級
圖/天下雜誌提供

文/艾希莉.威蘭斯 譯/張靖之

作者艾希莉.威蘭斯為社會心理學博士,她整理出一套方法,幫助企業與個人從日常開始簡單改變,做更好的時間運用。



拜科技之賜,現代生活變得更有效率——微波爐、掃地機器人、數位通訊——隨著共享經濟興起,優步(Uber)和零工平台 TaskRabbit這些公司也讓我們能以更便利、更便宜的方式利用省時服務。

我們的時間不會比過去更多或更少,不管你是誰,一天就是 24 小時,這點再公平不過。但我們確實比父母和祖父母輩,爭取到更多閒暇時間,為什麼反而覺得比以前更加沒有時間呢?

小心掉入時間陷阱

因為,時間匱乏未必是由於擁有的時間太少、需要的時間太多所致,通常和我們怎麼看待時間、對時間的珍惜程度有關,這既是結構性、也是心理性的問題。我們的工作時數不見得比較長,卻選擇整天都在工作,隨時讓人找得到。人很容易不斷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認為能賺到更多錢的事物上,好不容易有空閒時間,卻不懂得好好利用;要不然就是告訴自己不應該休息,要拚才會贏。

我們會變成這樣,並不是自己的錯。現代文化中,時間本身的價值受到壓抑,社會教我們要崇拜那些從來不離開辦公室的人。除此之外,日益加劇的貧富不均,讓人覺得如果不馬不停蹄地工作,至少要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一直在工作,不然未來的人生就會毀了。這些因素造成所謂的「時間陷阱」(time trap),導致大多數人老是覺得自己沒有時間。

日常優先考慮時間

把時間當作珍貴資源來看待,不是只說一套、做一套而已。要保有珍惜時間、讓時間變充裕的心態,你必須做三件事:

1. 讓自己打從心底相信,時間的重要性至少和金錢一樣。

2. 在做關鍵決定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的價值。

3. 審慎做出策略性的選擇,讓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能有多一些時間。

要做到以上三件事,時間充裕的生活裡必須包含兩項活動:

1. 時時反省,這樣你才能察覺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行為科學家會告訴你,人腦為了逃避令人不舒服或難以接受的事實,就是有本事把思惟扭曲成虛幻的艾舍階梯(Escherian stairwells)。因此,你一定要有意為之、徹底誠實地進行反省。

2. 勤於記錄,寫下你對實現時間充裕生活的希望、觀察、計算和計畫。已有大量研究證實做紀錄非常有用,在此更是重要之極,因為生活中會有各種力量結合起來使你更重視金錢。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從容心態: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