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都有天堂的孩子

朴惠英/文.圖 |2008.05.11
1243觀看次
字級

◎朴惠英(韓籍旅遊作家,著有《在巷底與熱烈人生面對面》)

電影《天堂的孩子》中,住在伊朗德黑蘭的周邊地區的主角阿里與查拉,幼小的兄妹沒有鞋子可穿,只好共享一雙運動鞋去上學。

後來阿里總算有一個機會可以幫妹妹弄到一雙鞋,那是學校的馬拉松競賽。他的目標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而是第三名,因為第三名的獎品才是運動鞋。他閉著眼睛直衝,不知不覺就衝到第一名。他雖然拿到冠軍,卻還是潸然流下眼淚。

難過不能給家人好生活

我們常會認為窮人是因為不能擁有物質享受而難過,但也許很多窮人更像阿里一樣,是因為不能提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而難過。

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心中也隱藏著阿里的眼淚。但是等我長大成人之後,我開始認為阿里的眼淚只是為了電影編出來的故事。冷酷的世界改變了人們,而冷酷的大人讓孩子也開始殘酷起來。我甚至認為:這個世界上已經不再有天堂的孩子了。

但在東南亞旅途中,街頭巷尾充滿了像阿里那樣的「天堂的孩子」。但是,為什麼要稱這些連解決吃飯問題都有困難的窮孩子為「天堂的孩子」呢?難道是想表達出窮人的心靈更美嗎?

如果真有天堂之門,我相信,這些貧困但並不潦倒絕望的孩子,可能會比耶穌還要更早進去。以下就是我沿途所拍到天堂的孩子容顏:

場景1   賣玉米的英語小子

 寮國琅勃拉邦的夜市。孩子們在市場裡到處鑽來鑽去,他們不是洗過澡乾淨整潔的小孩,而是穿著已經變色的衣服,臉上還黏著泥水的小孩。他們全都在工作,媽媽如果在賣水果,他們就幫忙整理;媽媽如果是賣玉米的,他們就背起比自己還要高的籃子,到處賣玉米。

 孩子會幫不懂英語的媽媽賣東西給觀光客。工作結束之後的爸爸,如果拉著手拉車,孩子們會在後面使勁地推,他們還會拿些羊齒植物來編包包或者做衣服。如果對他們打招呼,他們會害羞得扭捏起來,然後用天真爛漫的笑容回答你。走在那裡看到的小手、小臉,不知有多可愛。

場景2   哀求拍照的一群孩子

 金邊附近的湖邊,住了很多生病卻沒辦法上醫院的人。從我到達這裡的那天早上開始,孩子們就充滿了大街小巷。

 火熱的陽光在孩子們古銅色的皮膚上閃耀著。我幫某個孩子照了張相,接著巷口冒出一個又一個,最後一共有十五個小孩哀求我幫他們拍照。

 也許是為了表達感激之情吧,其中一個坐在雜貨店門口平台上的小孩,從籃子裡拿出一個生雞蛋塞到我手裡,後面傳來老闆娘雷霆般的吼聲,嚇得孩子一溜煙全部不見了。

場景3    提早長大的捕魚郎

 越南海邊的小村莊。清晨一艘漁船在海上盪來盪去,全村的人立刻出動,抓住繩子要把漁船拉上岸。陽光下的海水閃耀著,沙灘上的魚鱗閃耀著。一瞬間,天地都被魚鱗覆蓋住了。這時我看到那些拉起漁網從裡面挑出好魚的小孩子。

一大清早,他們斗大的汗珠就滴落在沙灘上,偶爾他們會溜到海邊的椰子樹林裡踢球,享受片刻悠閒,然而在這貧窮的地方,其實孩子們的生活跟大人也相差不了多少,他們很早就必須與爸媽一起起床迎接新的一天,臉上卻沒有露出任何不耐。

場景4    沒有書桌的姊弟

泰國北部的城市,南邦。那裡住著我年過三十之後才交到的七歲大朋友。沒有書桌的姊姊,每天將巷口的木頭椅子當作書桌來寫功課,沒事可做的弟弟,每到傍晚就會一邊打掃巷子一邊遊玩。偶爾這些小傢伙也會背起剛滿三個月的幼弟,扮演媽媽的角色 有天我受邀到他們家裡,那是一間看起來隨時要倒的木板屋,屋子前面有兩隻毛都快掉光的狗亂晃著。

雖然生活窮困,但是他們還是分享著飯食,偶爾還用黏土做成娃娃送給對方。這個抓著外國人的手在村民面前裝模作樣的孩子,在我離開的那一天終於放聲大哭。若說我為他們做了什麼,好像也只有照相,除此以外沒別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