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不異空】佛陀聖地

文/郭祐孟  |2023.01.08
8664觀看次
字級
斯里蘭卡 丹布勒石窟寺 攝影/朱泓熹

文/郭祐孟

書法/朱泓熹

聖地攝影是一項身心與真理的整合工程,除了它特有的環境氛圍之外,亦作為真理代言人或實證者的造像,成為拍攝的象徵標的。

素可泰大佛的安詳微笑,深藏在叢林老樹間的神祕佛首,是攝影師鏡頭下用心追摹的佳作。原始佛教原來奉行不造像原則,因為佛陀的智慧與慈悲根本無法被量化或形象化,燃燈供養佛塔正是樸素的虔誠。擬人化且親切和藹的佛像提供世世代代佛教徒以無限的精神支持。這理論與實踐的細膩結合,並非淺薄的偶像崇拜,恆坐於殿堂遺址中演說無常無我的石佛,其實是在引導世人見賢思齊。

泰國阿瑜陀耶古城遺跡Ⅱ。攝影/朱泓熹

四川大足石刻。攝影/朱泓熹

新疆克孜爾千佛洞 鳩摩羅什像。攝影/朱泓熹

透過朱泓熹的聖地攝影,讓我們對生命的導師連結著感觸、感動、感懷與感恩,藝術饗宴的當下也是身心空靈的佛法沐禮,隨著晴空下風馬旗的飄動,傳入芸芸眾生的心海。

朝禮佛菩薩聖地,一步一腳印,一步一蓮花,是我的最愛。不為拍攝,而是祈求身心的加持,能更接近佛陀的慈悲與智慧。

放下身心,遠離塵囂,雲霧四周環繞,變化多端,任由想像。

──《攝不異空》

雲南聖山卡瓦博格峰。攝影/朱泓熹

泰國阿瑜陀耶古城遺跡Ⅰ。攝影/朱泓熹

絲路之天山藏傳佛教五色經幡。攝影/朱泓熹

【作者簡介】

朱泓熹

1967年生。1993年,擔任法鼓山聖嚴法師的攝影義工。1995年開始學弘一大師寫經體。1998年創立蓮華軒。曾任故宮展覽組玉石類導覽義工。2012年,師從《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麥可.山下(Michael Yamashita)與法蘭斯南亭(Frans Lating)深入攝影。走訪聖地名山、遠征南北極。著有《佛偈佛影》、《師偈師影:聖嚴法師掠影集》,曾舉辦「與佛有緣:朱莉弘體抄經展」、「琉璃世界」、「馬年大吉」等攝影個展,及多次參與台北攝影博覽會聯展。

攝影/朱泓熹

新書書訊

《攝不異空──朱泓熹行攝30精選集》2023年1月時報文化出版

《攝不異空──朱泓熹行攝30精選集》。攝影/朱泓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