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製作技藝傳承人】祝雪蘭 茶香氤氳蘊初心

文/記者吳思思、郭軼凡 |2022.12.25
4313觀看次
字級
在廣西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祝雪蘭(右)和村民一起稱剛採回來的茶葉重量。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文/記者吳思思、郭軼凡

驅車行進在廣西蒼梧縣六堡鎮的山路上,茶香撲鼻,馥郁芬芳。正是採收秋茶的時節,六堡鎮山坪村的祝雪蘭家裡,村民們陸續送來採摘好的茶葉。「正好十一斤。」稱重、登記,祝雪蘭把村民送來的茶葉一一記錄在冊。

祝雪蘭是山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也是六堡茶製作技藝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經過她統一炒製的六堡茶,因成熟穩定的品質受到市場歡迎。

「我從小就看著外公外婆製作六堡茶,殺青、揉捻、乾燥,每一個步驟都要很細緻,做出來的茶才又香又耐泡。」祝雪蘭說。

公開家族製茶技藝

以「紅、濃、陳、醇」及獨特的檳榔香聞名的六堡茶因產地得名,「茶船古道」舟來楫往的盛況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坐落在海拔六百公尺以上的山坪村,有著種植六堡茶的天然優勢。然而,曾經的山坪村並沒有因茶而興。山多地少的自然條件成為天然的掣肘,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山坪村一度成了自治區級貧困村。

二○○八年,祝雪蘭當選為山坪村黨支部書記,立志要尋找一條讓鄉親們脫貧致富的道路。

「第一件事,我想到的就是修路。」祝雪蘭說,有了路,產業才能發展。經過多方協調,她爭取到修路的項目資金,一條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門口。此後十幾年,修路、架電網,種茶、種八角,祝雪蘭一步一個腳印地打開了這個封閉的小山村。

如何讓通村水泥路變成「致富路」?祝雪蘭與鄉親們商量決定,還是要做「茶文章」。

傳承千年的六堡茶,有一套高標準的製作工藝。但山坪村各家各戶的製作工藝卻並不統一,茶葉質量參差不齊。一套好的製茶工藝,往往是鎮上一些家庭祕而不宣的致富「絕招」。

開發茶文旅的新路

出生在「製茶世家」的祝雪蘭從小就浸在茶香裡。看著村裡漫山遍野的茶樹,她決定公開家裡的製茶技藝。

「祖傳的手藝怎麼能傳給外人?」想法初提出,便遭到家人反對,但祝雪蘭有屬於自己的堅持。

「產業要發展,單打獨鬥當然比不上抱團發展,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真的把產業做好。」祝雪蘭說。

自家炒茶的小平房成了「教室」,祝雪蘭辦起了「茶園講堂」。山坪村和鄰近村鎮的民眾都慕名前來討教,近千名茶產業從業者掌握了傳統製茶工藝,村落裡六堡茶的茶香愈發醇厚。

山坪村六堡茶製茶技藝從此逐步推廣開來,村民種茶、製茶的積極性高了,增收致富的能力也增強了。二○一六年,山坪村成功脫貧。成熟茶園從十年前的三百畝擴大到如今的二千六百多畝。二○二一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達人民幣二點一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十三點八萬元。

「這十年,山坪村一點一滴的變化我都看在眼裡。」祝雪蘭說,看著翠綠的茶山,她準備把茶文化、瑤族文化和旅遊產業結合發展,開發「茶文旅」的新路子。

「這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壓力,是對我十幾年來踐行初心的一份肯定。我要守著我的初心,繼續做好『茶文章』,帶著山坪村繼續前進。」祝雪蘭說。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