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州博館佛像安座 南天寺祈福

人間社記者文慧臥龍崗報導 |2022.11.30
1137觀看次
字級
李明維(前)以虔誠的心,歡喜參與十供養。圖╱澳洲數碼攝影協會Wendy Deng提供
滿可法師與及南天寺法師赴「光之屋」,為佛像舉行安座灑淨儀式。圖╱南天寺提供
「光之屋」銅雕佛像的佛身,是依據婆羅浮屠佛像而做,佛首依觀音菩薩像而塑。圖╱吳家祺

【人間社記者文慧臥龍崗報導】澳洲新南威爾斯州藝術博物館運輸一尊由的現代化銅塑佛像到佛光山南天寺,十九日在大雄寶殿舉行祈福儀式。台美籍藝術家李明維、新南威爾斯州藝術博物館館長Michael Brand、副館長Maud Page、駐雪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范惠君及藝術博物館代表等,近二十位貴賓親臨南天寺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雪梨協會督導長黃勁鋒偕同臥龍崗分會會長Julie Cartwright、北一分會會長戴兆青等熱誠接待。

這尊佛像是由藝術家李明維打造,專為新南威爾斯州藝術博物館「雪梨現代計畫」新展覽館的「光之屋」而製作。「光之屋」是一個與佛陀聖像接心的空間,每天也會讓一位訪客,將一個「光之屋」的小石頭帶回家,作為佛陀對自己的啟示。

藝術淨化人心  見聞者生歡喜

李明維希望在新館建設完工時,南天寺能為佛像舉行祈福與安座儀式,讓「光之屋」能得到加持。祈福儀式恭請佛光山澳紐總住持滿可法師主法,參與者以虔誠心、歡喜心進行十供養。滿可法師領眾恭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廣結善緣祈願文〉,勉勵大眾用微笑、讚美、隨喜和幫助與人結緣,傳遞法界融和的真心。

滿可法師強調,佛光山全球有二十七所美術館,很重視以文化藝術弘揚佛法,融和社會,淨化人心;讚歎能安奉莊嚴佛像在博物館,是難遭難遇的殊勝因緣,盼藉此為參訪遊客增加正能量,淨化社會人心。

藝術博物館館長Michael Brand感謝南天寺的慷慨、熱誠和舉行祈福儀式,並引用滿可法師所說的「佛像代表所緣境」,讓大家謹記佛陀的教誨,從而落實在日常生活。

在佛教家庭成長的李明維,六年前接受雪梨市政府邀請,創造一項藝術作品永久安放在新建美術館,這尊銅雕佛像的佛身,是依據婆羅浮屠佛像而做,佛首依觀音菩薩像而塑。

「佛像需要有靈性。」李明維表示,很感謝南天寺舉行祈福儀式,佛像能安放在大殿五方佛前接受加持,就如佛像「回家」的感覺;他強調,殊勝因緣讓他創造「光之屋」,更榮幸是創下先例,將佛教帶進新南威爾斯州藝術博物館,種下佛教因緣種子。

參考婆羅浮屠  成為永久館藏

為配合佛像祈福儀式,新南威爾斯州藝術博物館播放紀錄片《禮》,以及李明維與Maud Page的藝術對談,讓大眾更深入了解光之屋的創作理念。南天寺與南天大學美術館協同新南威爾斯州藝術博物館,安排系列工作坊讓來山遊客參加,同時進行文化交流,淨化人心;活動包括藝術禪(Mindful Doodling)、太極、禪修、茶禪及燈籠製作,以文化藝術會友。

佛像在二十日送回「光之屋」,二十三日邀請佛光山澳紐總住持及南天寺法師蒞臨進行灑淨典禮。

當地最有影響力的媒體「Illawarra Mercury」也為這樁喜是報導一系列新聞,除了在祈福典禮前分享預告新聞,當天派記者採訪,並詳細介紹佛像祈福活動緣起,以及當天活動內容。

此次佛像祈福活動是新南威爾斯州藝術博物館與南天寺的第一次進行合作,雙方跨越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差異,同為藝術共通性的弘揚而努力,在前期拜訪、勘查場地、編排活動等方面都彼此尊重,和諧溝通,建立起良好的友誼,展現南天寺扎根澳洲本土化的實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