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沙裡淘金綠豆粄

文/朱振藩 |2022.10.10
551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粄」這個字很奇特,台灣南部常見,早就習以為常,只知它是大米製品,有籼、粳、糯等品種,能製成各式各樣的粄。何況這些大米,亦衍生些品種,做成各種名堂的粄,且按不同比例搭配,又會出現新的粄,直讓人眼花瞭亂。

曾花了一點工夫,遍查《辭源》、《辭海》及《辭彙》等工具書,均無「粄」字。僅《廣韻》載:「粄,米屑飯。」字或作料,意為「米粉餅」。觀其內涵及外衍,顯非同一概念。因而可以推測,「粄」為客家人專用字,且這正是客家食文化中,一個極鮮明的特色。

除了糍粑粄外,大多數的粄,先將大米碾粉,或磨製成漿液,接著或攪或蒸或煮或烤或炸,製成不同的「粄」,形製類似閩南或福州等地的「粿」,但不完全相同。

基本上,凡抽絲的米製品,如米粉乾等,不能稱為粄;用米屑製成的糕餅,像龍眼糕、棗糕、菊花糕、中秋月餅等,也都不能叫粄。事實上,凡稱之為粄的,其名目繁多,有「簸箕粄」、「禾米粄」、「蝦公卵粄」、「老鼠粄」、「肉甲子」等葷品;純素的,則有「艾葉粄」、「綠豆粄」、「苧葉粄」、「芋子粄」等多種,各有各的風味。就我個人而言,特愛福建百侯特產的「綠豆粄」。

在我的八字中,以金為日主,處一片火海,但金不太弱,故體質燥熱,喜寒涼之物,綠豆即其一。又,中醫認為,綠豆味甘性甜,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暑止渴等功效,乃夏日清暑清熱之雋品。《食療本草》更直言:「綠豆補益元氣,和調五臟,安精神,行十二經絡,去涼風(即皮膚長痱子),潤皮膚,宜常食之。」而以綠豆煮熟搨泥的「綠豆沙」,尤為其精品。

「綠豆粄」這一特產,迄今超過百年,向與泉州的「綠豆餡粿」齊名。後者是以糯米粉為包皮,用綠豆沙作餡製成。做工考究,甜潤甘美,豆沙細膩,為著名的素饌,也可充作點心。至於食之爽彈有勁,耐飽易儲,趣味十足,這些方面,則非前者莫屬。

「綠豆粄」的主要原料為綠豆、糯米、紅糖。紅糖先行煮熟,過濾沙粒雜質,加上適量佐料(桔餅、棗肉、龍眼肉、瓜子仁等)。在製作時,糯米先磨成粉末,加進等量糖水,經用力揉搓後,呈現軟韌黏結,分成小團擺著,再撒上少許生粉,用手掌或擀麵杖,壓成合格粄皮。後隨即將綠豆沙和佐料製餡,整治完畢各料,放進磨石內轉壓成碎片,去其外殼,以水浸透,入鍋煮爛。

接著,把紅糖水和佐料一同放進鍋中,與綠豆沙混合,煮到相當濃度時,以鍋鏟攪拌連結,鏟進瓷缽裡。俟其冷卻後,包入粄皮內,使成長方形狀,然後以乾淨芭蕉葉搽上食油包好,一一置蒸籠內,猛火蒸至熟透,即告功成。雖費工夫,但挺值得。

清甜香鮮的綠豆粄,食味頗佳。而在品嘗時,偶會冒出桔餅、桂圓肉、棗肉或瓜子仁,故有「沙裡淘金」之稱,平添不少食趣。如果能如餃子般,將包餡中的花樣各取個好口采,興致就更高昂了。

此外,帶野草香的「苧葉粄」,據說耐人尋味。至今尚未嘗過,一直躍躍欲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