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明 掐絲琺瑯壁畫代表性傳承人

文/記者馬維坤、郎兵兵  |2022.09.25
2545觀看次
字級
圖/新華社
掐絲琺瑯壁畫作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馬維坤、郎兵兵 

金絲線條勾勒出清晰輪廓,色澤鮮豔的琺瑯填充其間……走進位於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的甘肅省掐絲琺瑯壁畫代表性傳承人李海明工作室,花紋繁複的藻井圖案、慈眉善目的佛像和靈動的九色鹿等一幅幅充滿敦煌元素的掐絲琺瑯壁畫流光溢彩。

一盞小燈發出柔光,六十歲的李海明伏在案頭,用畫刀尖蘸上琺瑯釉料,輕輕點幾下,色彩便服服貼貼地落入千絲萬縷圍成的狹小空間裡。

「我八歲跟隨伯父學習掐絲琺瑯工藝,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用琺瑯作畫。十六歲那年,當我在莫高窟看到精美絕倫的壁畫時,創作熱情一下子就被點燃了。」李海明說。

歷經九年苦心鑽研,李海明終於在一九八七年創作出第一幅比較滿意的掐絲琺瑯壁畫《反彈琵琶》。金燦燦的絲線與絢爛的琺瑯交相輝映,呈現出了華美的飛天形象。

此後三十多年,李海明不斷傳承創新,將排絲、壘絲、螺旋絲、柱狀絲等鑲嵌技法引入掐絲琺瑯藝術,利用一百多種基礎琺瑯釉料調製出四千多種過渡色及配色,攻克了琺瑯壁畫釉料脫落的難題,提升了琺瑯壁畫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截至目前,他共創作二千多幅掐絲琺瑯壁畫作品,先後三十多次獲國家級和省級工藝美術類大賽金獎,部分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琺瑯釉料由石英砂、有色寶石等礦物質加上金、銀等金屬在攝氏四千度的高溫下燒製而成,具有耐腐蝕、抗氧化和永不褪色的特點。」李海明說,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用掐絲琺瑯工藝完整復原莫高窟的一個洞窟,為後世留下永不褪色的敦煌記憶。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