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河南大南坡村的美學經濟

文/記者桂娟、史林靜 |2022.09.24
3846觀看次
字級
大南坡村小學的學生在讀自己寫的詩。圖/新華社
懷梆劇團成員和搖滾樂隊成員在大南坡村表演。圖/新華社
大南坡村改造前的老建築(上圖);遊客進入改造後的大南坡藝術中心參觀(下圖)。圖/新華社
遊客在大南坡村的一家餐館吃飯。圖/新華社
大南坡村。圖/新華社

文/記者桂娟、史林靜

大南坡的一天從雞鳴犬吠中醒來,也在一杯咖啡中開始。

這個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山間小村,位於河南省修武縣西村鄉的淺山區,村子依太行山而建,從山腳延伸到山腰,其間分布著各種樣式的豫北民居。

早上八點半,三十歲的村民趙世瑩準時打開方所書店的大門,換上工作服,準備好一天所需要的咖啡豆,迎接又一個忙碌的周末。距離書店一百公尺左右的地方,是村民牛炳富的院子,一大早,他就用三輪拉來了滿滿一車柴火。七十九歲的牛炳富是遠近聞名的「老網紅」,不少遊客來了點名要吃牛爺爺做的料理。

立秋,驅車沿著山路蜿蜒而上,雲淡天高,翠綠滿山。正值大南坡最迷人的季節,三三兩兩的遊客漫步其間,尋找合適的拍照地點;祠堂前、槐樹下,一群群納涼的村民悠閒愜意。

一九七○年代,依靠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大南坡曾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村裡老人回憶,那時村裡有十幾處煤井,吸引周邊上千人就業。一九八○年代後期,大南坡逐漸面臨煤礦資源枯竭和環境汙染的雙重挑戰,伴隨當地從「黑色印象」向「綠色發展」轉型,大南坡煤礦產業於一九九○年代末被徹底關停。

僅靠人均零點六畝的耕地,大南坡經濟迅速滑落,直至二○一四年被評定為省級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占全村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在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的帶動下,二○一九年大南坡成功脫貧。

發掘自然風物文化

由於缺少工業帶動,振興之路仍須另闢蹊徑。早在二○一六年,當地就已提出「用美學留住鄉愁,以文化藝術復興鄉村」的發展思路。二○一九年十二月,修武縣以「美學經濟」為抓手,邀請來自各地的鄉建、設計、美學、教育等力量,將大南坡的山村風貌、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資源延伸發展為鄉村民宿、鄉野美食、文化創意等振興支點。

安徽大學副教授、鄉建學者左靖應邀來到大南坡,開始了長達一年的實地調研。

「普通」,是左靖對大南坡最初的評價。

「修武縣一共有一百八十七個村,縣裡選出了三十個村子讓我們挑,推薦大南坡的理由有兩個:一是窮,迫切需要改變;二是普遍,最能代表當地鄉村的實際面貌。」左靖說,這樣的村莊如果成功,更有推廣價值。

「這是個很普通的北方村莊,沒有獨特的自然景觀,也缺乏歷史人文資源。」在村裡轉了幾圈後,左靖發現了大南坡的可塑性。由於一九七○年代當地村集體經濟雄厚,大南坡建設了多達三千餘平方公尺的公共建築,擁有村一級的劇場和僅次於縣劇團的大南坡藝術團,村老中學、大隊部、大禮堂都保留完好。

「大南坡村保留著完整的傳統村落建築群,從這些建築中,我們感受到文化的留傳,以及一代代大南坡人民依據它而建立起的家族與鄉里感情。」左靖說,改造就從重塑這些建築開始。因此,大南坡的改造並沒有按照傳統的刷牆、修路、鋪水管、改民宿、做商街這樣的模式,而是發掘自然風物、研習文化歷史、收集村民需求,並對鄉村原有生活空間、生態環境、歷史建築進行優化。

昔日古村生機煥發

隨著來自大陸三十多位鄉建專家的深度參與,大南坡沉寂已久的老舊建築復活了。這個小山村陸續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藝術中心、鄉村書店、碧山工銷社、遊樂景觀裝置等公共文化生活場所,也迎來了各類藝術展覽和音樂文化活動。

二○二○年十月,大南坡首個線下綜合主題活動「南坡秋興」在村中舉行,為期兩天的民謠音樂會、舞蹈劇場和電影放映,以及「南坡村民講堂」和鄉村兒童藝術教育啟動儀式,為大南坡贏得了廣泛關注。這也是大南坡第一次對外亮相,文化的浸潤,讓大南坡散發獨特的魅力,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如今的大南坡,一半風雅,一半煙火。一邊是瓜果纍纍的農家菜地,一邊是演繹鄉村美學的大南坡藝術中心、書香環繞的鄉村文化書店,竹影綽綽的鄉間民宿,昔日古村呈現出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設置鄉間雜貨鋪

人先激活村子才能活

眼下,正是核桃成熟的季節,七十二歲的村民趙小香一大早便來到位於村頭的核桃寄賣點。「店裡通知我補貨,順便給我結下賬。」寄賣點是大南坡老供銷社所在地,經過升級改造後,成了文創品牌「碧山工銷社」的連鎖店,也是「鄉間雜貨鋪」,這裡不僅銷售文創產品,還為村民設置了農產品寄售櫃台。

麥秸稈編織的蒲扇,當地產的核桃、花椒、蒲公英、蜂蜜……所有寄售商品均由村民自己定價,銷售金額全部歸村民所有。目前,共有三十四位村民在這裡寄售自家產品,趙小香也在這裡擁有一個寄售格子,格子裡賣出的核桃,都會如數記在她的賬上。

搖滾與傳統合奏

「村莊的改造首要受益人應該是村民,要滿足村民需求,尊重當地文化。」左靖說。在改造計畫實施之前,設計團隊進行三次入戶調研,以村民需求為出發點的改變愈來愈多。

廢棄的大舞台被改造成綜合書店,工作人員會拆出每一本書的樣書以供村民翻閱。「我們設置了供孩子們閱讀的兒童區,還有一個小型的室內展覽區,用來展覽村裡孩子的繪畫和手工作品。」趙世瑩說。

在鄉建團隊的幫助下,解散四十餘年的懷梆劇團再次恢復演出,村裡老人的心氣又聚了起來。如今,在大南坡「共振村聲」的舞台上,各類音樂活動頻頻登場。盛夏的一個夜晚,村裡來了搖滾樂隊,與懷梆劇團合奏一場現代與傳統的交響。

為傳遞新知識、給村民賦能,社區營造中心定期開放的南坡講堂,總是座無虛席。「講座內容涉及人居環境提升、環保、鄉村文化、民宿發展、手工藝培訓等,目的是激活村民的發展本能。」修武縣旅遊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大南坡項目負責人張國祥說,鄉村振興不是政府投錢建得很漂亮就行了,先激活人,村子才有可能被激活。

真實舒服有生機

如今,經過培訓,村子已孵化出餐廳、家庭旅館、民宿等五家,有十餘戶村民參與到餐飲接待、農事體驗等工作中。此外,為提升民宿品質,當地還邀請設計師免費為村民提供圖紙以供其自建民宿;為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拓寬銷售渠道,駐村設計師和美學經濟顧問對當地農產品進行包裝設計,並指導村民利用網路平台積極發展電商。

村口雜草叢生的空地經過設計師的手,變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樂場。來自焦作市的遊客李女士站在陰涼處,不時提醒在遊樂場玩耍的九歲女兒注意安全,這是半個月裡李女士第二次帶孩子來大南坡。「這裡跟別的村子不一樣,書店、藝術中心、展覽館,都融入了村民的生活,是一個很真實很舒服很有生機的村子。」李女士說。

「往鄉村導入城市資源,向城市輸出鄉村價值,這是鄉村建設的路徑。」左靖說。如今,「文化」已成大南坡的一張名片,共吸引遊客十萬餘人次,隨之而來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民宿經濟等特色產業順勢發展起來。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