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story84 薩米拉與塞爾瑪 聚焦鄉民生活 點滴在心頭

文/楊慧莉 |2022.09.03
6219觀看次
字級
薩米拉從年輕拍到老,攝影生涯超過一甲子。圖/法新社
塞爾瑪98歲時在養老院明亮的房間留影。圖/CBC

文/楊慧莉

許多人喜歡攝影,但未必能拍出有質感的人文照片。今天的人物報導要介紹兩位箇中好手,一位是拍攝一甲子的女性攝影師薩米拉,另一位則是活了一甲子才開始拿起相機的塞爾瑪。她們不約而同的拍攝相同主題,也都同樣獲得鄉民的信賴……

繼承衣缽
伊拉克首位女性攝影師


日前,透過國際知名媒體的報導,一位來自伊拉克南部的女性攝影師一夕成名,她是今年七十七歲的薩米拉‧馬札兒(Samira Mazaal)。她的攝影生涯長達一甲子,記錄了當地的風土民情,「我拍農夫、知識分子、建築物等阿馬拉市所有美麗的事物,包括深入溼地。」

因緣際會成當家

當然,薩米拉可不只是為了個人理想,也為了餬口,「我的家族都是攝影師,除此之外,我們不懂其他行業。」

原來,她承繼家業,有間坐落於米桑省阿馬拉市的照相館。耳濡目染下,薩米拉很早就顯露對攝影的興趣,只是礙於當時社會風氣保守,父親不太願意教她。

「我請他教我,但他卻回說,『你還太小,還是不要,社會有其殘酷面。』」薩米拉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

不過,其父後來迫於情勢,只能回心轉意,讓薩米拉接手。原來,薩米拉的父親因手術失敗而失明,只能交棒給她,維持家計。當時,薩米拉才十六歲。她也因此成為伊拉克南部首位女性攝影師。

薩米拉起步時用的是十九世紀傳統的銀版照相法,後來她的父親賣掉一些土地,才有多餘的錢買更先進的攝影器材。

照片說時代故事

有了好的硬體設備後,薩米拉善用保守社會的潛規則,讓自己的生意上軌道。「我的照相館經營得有聲有色,因為我是年輕女人,可以拍一些全家福式的家居照。」她發現,男性戶長都偏好讓女性攝影師幫他們的妻子和女兒拍照。

一個滿意的老顧客看到薩米拉受訪,便主動告訴媒體,「整個米桑省,還沒有哪一家不認識薩米拉攝影師的。」

事實上,多年來,鄉民只要逢上拍護照、居家照、結婚照或各種紀念照,都會想到薩米拉的照相館。走進相館,就會看到牆上一個個裝框的相片,有黑白,也有彩色照,在時間中褪了色,卻也見證了攝影師走過的歲月。

人們對她的信賴,讓她用鏡頭留下伊拉克人民一甲子的生活紀錄,也藉這些照片緬懷過去,如:穿著傳統黑色罩袍、把大包包頂在頭上的婦女;穿著花衣服、綁著辮子、站在牛隻身旁的微笑農婦;去河邊把水灌進壺裡的母子等。

採訪過程中,另一位四十多歲男子則在一旁補充說,「她拍攝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照片,所以大家都認識她。不過,是上一個世代看到她的政治行動。」

為公義多次入獄

原來,薩米拉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攝影師,也是一位社會不公的反對者。她曾因積極參加社會運動,反對當權者的不當行為而三度入獄,成為政治犯。

一九六三年,伊拉克歷經一番革命和血腥掃蕩,境內發生軍事政變,處死時任總理,當時還是青少女的薩米拉印製大量海報,貼滿街頭,譴責新政權,結局是重判五年,在獄中慘遭刑求。有一張她遭刑求後躺在病床上的照片,她至今仍保留著。

「我當時尖叫,以為大家會來救我。」薩米拉回憶時表示,「我在監獄待了大約四年,情況慘不忍睹,母親來探望我時,獄友們把我包在被子裡去看她,因為我流了很多血,還有胃潰瘍。」

一九八一年,薩米拉因反對海珊政權,再度入獄;十年後,她又因策畫示威活動,抗議海珊攻打鄰國科威特,三度鋃鐺入獄,這次幾個月後遭釋放,而她也在獄中結識了許多女性主義者,留下珍貴合影。

如今,薩米拉的照相館仍對外營業,歡迎顧客上門,而她心中的革命火焰也仍燃燒著。二○一九年,伊拉克境內示威活動不斷,因為年輕人對政府腐敗、高失業率、低薪等不滿。對此,薩米拉表示,「示威者應將活動轉變為一場革命,以根除貪汙和腐敗。」


大器晚成
加拿大百歲女性攝影師


在加拿大也有位擅長拍攝人物的行家;比起薩米拉的攝影人生一甲子,她花甲之年才拾起相機;六年後首次開個展,主題為「精神、社區和鮮為人知的故事」;九十八歲獲得加拿大薩省(Saskatchewan)最高榮譽功績勳章,成為該勳章有史以來最年長的受勳者。她是前年歡度百歲人生也圓滿人生的加拿大女性攝影師塞爾瑪‧佩珀(Thelma Pepper, 1920-2020)。

人生六十才開始

塞爾瑪六十歲時才拾起相機,四十年後出版了四本攝影集,作品在多處公開展覽。她將晚年才開啟的攝影生涯投入於捕捉其周遭的人物生命,有薩省的農婦、鄉間社區居民、療養院的長輩,即一群常遭社會漠視的人。

塞爾瑪曾於受訪時表示,「對很多人而言,個人生命始於六十歲,因為你的孩子都離家了。或許,你的部分身體器官在退化,但腦袋還活絡著。」

在加拿大薩省最大城市薩斯卡通養大四名子女後,塞爾瑪急於尋找新的事物度過餘生,「我的人生都用在別人身上,從來沒有為自己做過什麼。」

晚年,塞爾瑪住在養老院,但只要談起她的攝影工作就神采奕奕,「我想人只要找到自己的志趣,就會覺得好興奮。」她認為,人的志趣可晚點開發,而人的腦袋就是一個能量碗,只要開啟創造力就會產生滿滿的能量。從攝影,她見識到創造的力量。

一九八○年,塞爾瑪帶著相機去當地療養院義務拍照,沒多久就拍出數百張人物照,拍完後她在家中設置的暗房中沖洗照片。跟薩米拉一樣,她也有位攝影師父親,讓她學會沖洗技術。

當時,她常為了洗出品質更好的照片,會在暗房工作到清晨兩點,丈夫就會在外頭吶喊,問她何時上床。

拍攝對象與旨趣

上個世紀九○年代,塞爾瑪決定記錄薩省第四十一號公路附近農場和小鎮居民的生活故事。拍攝時,她會帶著自己的專業相機與錄音機,邊拍邊錄下她所聽到的故事,「我拍攝人物的關鍵在於真心實意的去認識他們,讓他們信任我!有個受訪婦女說,『我都沒跟誰說過此事,但我不介意告訴你。』」

塞爾瑪對於記錄女性的經驗尤感興趣。每次拍攝,她會花數小時與對象交談,了解她們生活中的快樂與痛苦。舉例而言,她的拍攝對象克里斯蒂娜(Christina Driol)住在照護中心,出於習慣,始終穿著圍裙。她跟塞爾瑪說,她以前曾每天早上幫當地的一家餐廳烘焙,直到丈夫下達禁令。丈夫對她說,「我娶你,沒要你工作。」她則回說,「我想工作,否則我會瘋掉。」

塞爾瑪問克里斯蒂娜會不會懷念所放棄的烘焙工作,她表示感到有些孤單。克里斯蒂娜的肖像照是塞爾瑪最喜歡的作品之一,「主要是她臉上的表情,每次看,都覺得不太一樣。」

塞爾瑪在個展「數十年的心聲:薩省的領先婦女圖像」中,有段攝影家的文字說明,表達她希望藉由所拍攝的作品,向薩省默默承擔家責的「普通婦女」致敬。

靠攝影找回自信

塞爾瑪所拍攝的多數婦女都過得很辛苦,除了農務,還有一大家子要養。不過,她們仍能找到自己的創意出口,「每天忙完一切,她們還是會從事一些有創意的事,如編編竹籃或做做抱枕。」

塞爾瑪認為,這些手工藝看似沒什麼,卻是個人的一部分,無人能複製,是很有力量的。她懷疑這些被拍攝的婦女也跟她一樣,有著潛藏的天分和夢想,「我覺得每個人身上一定會有某些天分。」

塞爾瑪的丈夫,一位退休的化學系教授,曾任教於當地大學,晚年罹患阿茲海默症,搬到當地社區安養中心,塞爾瑪也幫他那些同住夥伴拍照,一如她在療養院所為。

晚年,塞爾瑪搬進養老院後,她的黑白作品就排排掛在大廳牆面,相機放在房裡的窗架上。她表示,攝影改變了她的生命,「我婚姻美滿,但我嫁給了一位教授,我覺得他比我聰明多了,所以我不太說出自己的想法。」而發揮長才,用拍攝別人的故事重新找回自己,讓她有感而發,「能信靠自己,是一件多麼棒的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