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媽咪過動兒】特殊生黑數

文/沈勤筆 |2022.08.25
576觀看次
字級

文/沈勤筆

我家老大確診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已第二年,鑑輔會(特教學生鑑定安置輔導會)也在重重檢測和專業人員鑑定下,給了老大再五年特殊生資格。而最近,老二的導師也建議我們,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問題。

別人是幸福來得太突然,我是詫異來得太突然,因為跟整天動個不停,而且每件事做三分鐘就開始嫌無聊的老大相比,老二簡直是天使。殊不知只是選錯比較對象,導致老媽疏忽並且自我感覺良好。其實老二的注意力和一般正常生的孩子相比,是偏弱的。於是今年暑假,又開啟了醫院闖關遊戲,我帶著老二,重溫當年一連串謹慎而完整的診斷之旅。

然而,我心裡也燃起一個疑問,為什麼現在確診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症的人數這麼多?以我家為例,我父母有六個孫子,其中有三個已經確診有ADHD,等於是五成比例是特殊生,倘若我家老二也確診,我家就有超過六成的孩子為特殊生。想起孩子導師曾私下談到,班上除了已經確診為特殊生的兒童外,她以自己的經驗判定,若把可能有狀況但尚未就醫的孩子加上去,應該近一半的孩子都可以有特教資源協助,這與新聞報導的國內ADHD就醫率僅三分之一不謀而合。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全美服藥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人數在24年間激增,從60萬人躍升為350萬人。從1985到2011年,確診ADD(注意力缺失症)或ADHD的兒童人數增加830%。2013年,近兩成中學男生與11%的學齡孩童為此服藥,可以說這已經是當代兒童面臨僅次於氣喘的第二大慢性病症。

我自己的觀察是,老大自從開始服用醫師開的ADHD用藥後,學習和生活都有顯著進步。回想自己當初收到確診證明後,還異想天開的想盡量不吃藥,用耐心幫助孩子就好,現在回想,無疑是一種用愛發電的顢頇。接受自己孩子有腦部發育的狀況,能藉由藥物輔助減緩症狀,幫助孩子學習成長,且副作用也不明顯,已是不幸中的大幸。

老二在診間等候時問我,希望他跟哥哥一樣天天吃藥嗎?「都可以啊,看醫生診斷,有需要我們就吃,沒需要就不用。」當了幾年特殊生家長,我接受現實、尊重專業,雖然心裡難免有一絲牽掛和遺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