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凍生命的樂章》所造佛像南北有別

◎陳宏 |2008.03.24
618觀看次
字級

不明就裡的人,常以為禮佛是拜偶像,是迷信,其實、佛是無相的,後人為了尊崇紀念而模擬塑造,綜合史料文獻,有這樣的認知:

晉末以後,淨土信仰流行,阿彌陀佛像也相繼造立,北地的造像多為石佛,南方則以鑄造金屬像為主。

僧洪,是建康(江蘇省江寧府)瓦官寺的和尚,時當晉末,銅禁甚嚴,他仍勸募有緣,籌畫造立丈六無量壽像,觸犯禁令,被捕入獄。乃讀誦《觀世音經》,一心歸命佛像,忽感靈夢,遂免其難。

但並未阻嚇僧人建像的風潮。

僧亮、欲在江陵造丈六無量壽金像,因用銅不足,乃召壯丁一百、大船十艘,往湘州(湖南省長沙縣)界銅溪吳子胥廟,取銅鎔鑄。像成之後,燄光未具,宋文帝造金箔圓光,安置於彭城寺。明帝移像於湘宮寺。

金陵建福寺的道瓊尼,於宋元嘉十五年(西元四三八年),造無量壽金像。

宋安樂寺的道靜,造無量壽金像,高五尺。

祇洹寺的慧敬,造丈六無量壽像。

宋道爰,於諸寺造大像七尊,且冶金銅,均為無量壽像。

以上可知,劉宋時代彌陀佛像,相繼造立的情況。

到齊、梁時代,相傳造像的實例也不少。

齊永明四年(西元四八六年),陳夫人與樂林寺比丘尼寶願繡製的無量壽尊像之題贊。

梁天監八年(西元五○九年)建康正覺寺法悅與白馬寺智靖共同勸募有緣,擬造丈八無量壽像。經得敕許,於建業的小莊嚴寺營鑄。因為用銅不足,奏請給予功德銅,遂成丈九之像,置於光宅寺,為蔥嶺以東最大之金像。

南方因受廬山慧遠的影響,相繼譯出淨土經典,彌陀淨土的信仰,逐漸傳播於各地。但是北方則缺乏主要倡導者,加上兵亂頻仍,尤其北魏太武帝於太平真君七年(西元四四六年)的破佛暴舉,焚蕩經卷,壞滅塔寺,佛教一時之間,被掃除殆盡,淨土教義的弘通也因而絕跡。

至文成帝即位,始復興佛教。興光元年(西元四五四年),由曇曜的奏請,於魏都恆安西北,武州塞山谷(山西省大同)的北面,造窟殿五所,並於附近營造十餘石室,各皆安置佛像,這就是所謂的大同石窟。

太和十八年(西元四九四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也在龍門(河南省洛陽縣)發起開鑿工程,多數佛龕相繼刻造。此中,以彌勒像最多,釋迦、觀音像次之,彌陀像較少,並且年代也稍晚。

洛陽龍門的阿彌陀佛像,始於北魏神龜元年(西元五一八年),清信女姜氏所獻。當時一般對淨土的觀念,尚屬啟蒙階段,彌陀淨土信仰,多與彌勒當來下生的信仰,混同而行。如存於龍門古陽洞等的造像銘:永平三年(西元五一○年),比丘尼法慶造立的彌勒像銘曰

:「願來世託生西方妙樂國土,下生人間公王長者。」同年,比丘尼惠智所造的釋迦像銘曰:「願託生西方妙樂國土,下生人間公王長者,又與彌勒俱生,值遇龍華樹下三會說法。」顯然,這是結合彌勒下生與彌陀淨土的信仰而混為一談。

以造立阿彌陀佛像的功德,願生天界者也不少。如北魏孝昌二年,清信女黃法僧造立的阿彌陀佛像銘曰:「亡者生天,捨苦得樂。」

(劉學慧/整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