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專用道:民族與風度

戴定國 |2008.03.15
571觀看次
字級

 去年七月,巴黎仿效里昂市,開辦「市區公共自行車出租服務」,提供兩萬餘輛單車,借還站也多達一千四百多個。為了保障單車族安全,強力畫出單車道,而且不只是在路面畫標線,是突起的分隔島,汽機車無法跨越。

「不像台灣,政府規畫的竟是『隱形車道』,連標線都沒有,只用文字聲明『靠近路邊的一公尺』屬於單車道,反而增添交通事故的風險。」老貓說。

老貓是《老貓學出版》部落格的作者,去年十月他在〈巴黎旅記〉發表「巴黎的公共腳踏車」一文,獲得熱烈迴響,許多個人或網站要求轉載,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並說:「不少會員反映這篇文章相當棒,期待新竹市也有此建設,已轉寄市府、內政部相關單位。」

巴黎的公共自行車出租辦法是:(1)高額押金一五○歐元(約台幣七千元)提升使用人的愛惜心;(2)前三十分鐘零租金,因多數交通需求都可在三十分鐘內解決;(3)騎乘時間愈長,租金費率就愈急升,增加換手率。老貓表示:「如果每天每輛車換手率是十次,對城市的能源、空污、噪音、廢熱都有莫大影響。」

不過,押金高達台幣七千元,可能有待商榷吧。出門經常帶這麼多錢的人,恐怕不會太多(或者巴黎人比較富裕?),何況若只是短暫的「三十分鐘內」需求。

台北市的網友胡毓豪倒是有一套想法,他以〈台北應該慚愧〉回應老貓說:「我曾建議市政府,一次購足腳踏車十萬輛以上,分置市區各處,免費使用;但得像大賣場的推車,投幣做押金,歸還時取回。只要車輛數極多,多到像空氣,就無人想偷。」

「多到無人想偷」或「押金貴到無人要偷」,兩個極端!

巴黎市長大力推動環保,妨害了汽車、公車等業者的既得利益,使他得跟選票壓力對抗。不過,單車專用道在各國並不鮮見,英國劍橋以騎自行車為主,甚至稱為Cycle City(自行車城)。而德國大城市幾乎每條路都有單車道,老貓特別推崇法蘭克福:「是個對單車友善的城市,還有專供自行車和行人通行的吊橋。」

台北市辦過出租腳踏車,但規模小且無配套措施,失敗收場。最近,環保署開始推動「公共腳踏車租借系統」,高雄市、台南市今年七月起試辦。

高雄市將至少設廿個租借站、一千輛腳踏車,可買儲值卡或付現,並計畫拓寬人行道,劃出腳踏車道。台南市設置九十五個租借站、一千五百輛腳踏車,入會五百元;前卅分鐘免費、再卅分鐘收費十元,一小時後每小時收廿元,也可購買一日遊卡。

對單車友善,除了專用道等硬體,還有「軟體」問題。

網友momowg提到一個有趣話題,他說,倫敦很少看到腳踏車專用道,多數情形是汽車、腳踏車、機車在路上並行。「不知是不是英國人血液裡的紳士基因,很少看到車主對腳踏車騎士按喇叭。也可能是倫敦市區的路很小,沒機會全速前進吧!」

至於台灣,網友丁丁不客氣地批評:「台灣是大車對小車不友善,汽車對自行車不友善,自行車對行人不友善。有輪子的都對行人不友善。機車在人行道風馳電掣,自行車也要行人閃開躲他,根本不尊重行人的路權。」

不過,丁丁也說:「反求諸己,如果行人闖紅燈、任意穿越馬路,也是不尊重車子路權的行為。」

網友CW提供德國經驗:「路人如果不識相,走上自行車道還會被騎士罵。」另一位Christine則比較民族性與風度的差異:「對誤闖自行車道的行人,自行車騎士反應截然不同。阿姆斯特丹人是鳴急鈴或吆喝,英國人則默默繞開、暫停或輕敲鈴。」

有個北京青年曾留學劍橋,他說:「英國人比較紳士,在沒有紅綠燈情況下,通常會停下,讓行人和自行車先過。但若是行人闖紅燈,就會招來憤怒的鳴笛了,他們平時不用喇叭的。」

看來,英國人是比較紳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