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自我修復 超過年限可回收重製 軟性電路 撕裂穿洞續來電

編譯/韋士塔 |2022.01.15
1099觀看次
字級

編譯/韋士塔

從智慧手機到家用裝置,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已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然而,目前的電子產品功能雖然強大,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一旦遭遇外力撞擊,就容易損壞。

有鑑於此,研究人員致力研發創新的材料,延長電子裝置的使用壽命,包括可變形的軟性材質的機器和電子元件。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Virginia Tech)的科學家進一步研發出可拉伸、自我癒合(self-healing)的導電材料,即使被撕裂、刺穿仍可繼續運作,突破現有的電子產品的設計限制。

維吉尼亞理工機械工程助理教授巴特列特(Michael Bartlett)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類似皮膚的柔軟電路。這種材料由是橡膠狀的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SIS)聚合物組成,內部有液態金屬微粒,不僅具有彈性,還能承受穿刺或撕裂,不會失去導電性。更重要的是,採用這種材料生產的設備,即使達到使用年限,還能回收重新壓製成新的電路。

巴特列特指出,這種橡膠狀的材料中,液態金屬微粒通常相互分離,外部的電流不會在這些金屬微粒之間流動。然而,使用特定形狀的物體壓入這些材料後,能夠打破沿著壓入物體分布的液態金屬微粒間的障礙。也就是說,如果把電路壓印到這種材料中,電流將可沿著這些電路流動。

這項創新材料的研發結果,已發表於《通訊材料》(Communications Materials)期刊。研究人員指出,在實驗室測試時發現,這種材料可以拉伸至原始狀態的10倍,仍不會失去導電性。此外,如果在其中一個電路上打孔,並不會妨礙電流的傳導,因為電流會順著孔洞的邊緣繞過,繼續流動。

材料專家指出,具備自我修復功能的材料日益受到重視,且應用範圍廣泛,包括混凝土、植入物、塗層、油漆、人造皮膚以及電子材料。醫療保健、航太和建築領域的研究人員,都正積極研發。

以自我修復的混凝土為例,這種材料能減少建築和橋梁的倒塌或損壞,不僅省下大筆資金,也能保障民眾的安全。此外,自癒型材料通常可重複使用,可減少資源消耗,保護環境。

巴特列特表示,柔軟和可變形電路的研發瓶頸,是軟性結構容易被撕裂、刺穿,導致導電能力下降或消失,電路因而失效。然而,新型的聚合物能克服這些問題,即使原本的電路線路損壞,仍可自動形成新的導電通路。

巴特列特指出,創新的自我修復材料不僅可用來製造電路,還能用於軟型機器、機器人和穿戴式電子裝置,讓軟性電子產品和機械裝置具備彈性,大幅提高其耐用度。

巴特列特說:「我們對此項研究進展非常樂觀,也希望這些材料能成為新興軟性材料技術的關鍵,協助創造能實際應用於各領域的軟性電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