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駐站作家--七夕感秋

司馬中原 |2005.08.11
530觀看次
字級

在四季分明的北國,秋是最豐繁多采的季節,稼禾收割,果實成熟,人人臉上都洋溢著欣悅的笑容,老古人一直認為,每過一個秋天,兒童的智慧就會急速增長,因它是一個可思可感的季節;明淨無塵的天宇,時時變幻的巧雲,微帶涼意的金風,豐收後的寬慰與滿足,加上千古流傳的美麗神話,使人恆常仰視璀璨的星空,心靈展翼遠引,直入雲漢,上一輩人總會教導孩子們,在乳白色銀河兩岸,哪顆星是牽牛郎,哪顆星是巧手的織女?七月七夕,又被稱為「七巧節」,尤其在年輕的姑姑姨姨們心目中,那更是她們最嚮往的節日。

有一種在牆壁上織圓形密網的小蜘蛛,俗名叫「禧子」,因牠所織的白色小網多重而精密,便有一種傳說,說牠是偷窺織女紡織學得的天巧,因此,在七夕前,女孩兒家就各盡巧思,用竹片和彩紙紮成不同型式的彩妝,抱禧子捉來養在彩樓裡,到七夕當天,一起拿來,比較誰的彩樓紮得最美,誰的禧子結網最多,七夕的午時,她們還會比賽浮針,用滿滿的一大碗清水,把她的繡花針輕輕橫放在水面上,看誰放的針浮而不沉,誰就會是紡織刺繡的高手,能在夢中得到織女親來枕畔教導。

我們幼小的男娃兒不懂那些,只會把端午節扣在腕子上辟邪防毒的彩絨脫下來,拋到屋頂上去,說喜鵲會把這許多彩絨啣著飛上天去,為一年一度相會的情侶,搭起一座顏采繽紛的「鵲橋」,可讓牛郎織女相會,不單是人人盼望的事,連喜鵲都會急著幫忙哩。

七月七,看巧雲,我可是早也看,晚也看,一直把頸子都仰痠了,看哪,這朵雲是騎鶴的老翁,那朵雲是乘鑾的仙女,這朵雲是鮮花,那朵雲是仙果,無怪詩仙李白在廬山謠中吟出:「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容朝玉京」哩!

 一直到年事較長,童年期看巧雲所引發遐想,仍一如往昔,當我讀到中唐後詩人劉禹錫的詩:「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於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不禁鼓掌擊節,讚為神筆。兒時,祖母教我唱兒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傳說「地上的黃河,直逼天上的銀河」,可見當時的大詩人們,也都接受過美麗的神話教育的哺餵,才會把他們的詩,大發天外之情。

牛郎的憨樸,織女的靈慧,都是人人欽慕的本質,而他們萬古不易情愛,更令人產生至高至潔的嚮往,這些神話能夠永世傳流,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看紅塵滾滾的濁世,兄弟反目,夫妻離異,終至家破人亡的悲劇,不斷上演,多數人所謂用「情」,只是「浮情、欲情、濫情,自作多情」,無怪乎「情關難過」、「情鎖難開」、「情網難脫」,於今辦情案用語,更出現「情殺」的字眼,這簡直嚴重的汙辱了「情」字,真正懂得用「情」,哪還會濫殺?應該是「妒殺,憤怒、怒殺、怨殺」,在傳統的道德觀念中,情像一條貫穿天地的長河,默默的流下去,流下去,流到海枯石爛,流到天荒地老,流在戀人們的骨髓之中,像牽郎和織女星那樣。

我自幼便深愛秋天,也愛讀眾多有關於秋的詩辭呤誦,有人在秋季結為連理,使我想起兒時嘴滴的對聯:「銀漠雙星,藍田美壁, 佳期人間,巧節天上」。

更有一首幼年習唱的歌,叫做「早秋」,李叔同(弘一法師)的詞,那是:「十里明湖一葉舟,城南煙月水西樓,幾許秋容嬌欲流,隔著乘楊柳。
遠山明淨眉尖瘦,閒雲飄忽羅紋皺,天未涼風送早秋,秋花點點頭。」
值此美麗的秋夕,我謹在此深深祝福著,我們不僅要把純純的愛情處理得單純美滿,更要在家室的基點上,擴向人類社會,進而與「萬物同生同存」,這世界亦變得更為美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