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外之書

文/張春榮 |2021.11.30
567觀看次
字級

文/張春榮

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疫情拉高」一句話。

「多待在家裡」、「人多的地方少去」、「戴口罩,勤洗手,量額溫」、「實名制,QR Code掃描」,已成生活公約。妻謂:「既然居家防疫,就乾脆把家裡弄清爽些。」眼神飄回書房。我腦門一轟:「大工程啊!」多年來「推」、「拖」的理由瞬間不能再用。環伺書房高高低低的舊書架紛紛退出,完成歷史任務。妻謀定後動,網購了「長一百六十公分,寬九十公分」十二格橡木色的DIY組裝品,放置客廳。於是連日趕工,按圖施工,奮力完成。

但裝第一個書架時,由於說明書相當簡略,中間只要一個環節裝錯,就必須重來。弄到後來汗流浹背,額頭直冒汗珠,乾脆脫了上衣,前後完成,力氣放盡,計三個小時。還好接下來幾個,就愈來愈有心得,愈來愈上手,成就感也悄悄浮現,妻也露出讚賞佩服的表情。最後,沉重的書架由我和妻一起搬至書房。嶄新書架一體成形,密合矗立,頓時暗沉書房亮了起來,整個空間也好像重新裝潢般變大了些。

再來就是解決書滿為患的問題。自大學以來,自己嗜書如命,多年執教鞭,一向自稱「三書」(教書、讀書、寫書)先生,要如何割捨?尤其有的書有自大學購置者,風塵僕僕,和我南下回新化,又跟我北上至萬盛街,師大分部研究生宿舍,再一起至龍泉街,最後住進現在的書房。可說是幾十年的「神隊友」,挹注知識,提升能力,指點生活智慧,面對昔日勞苦功高這一排排精神伴侶,不免左右為難。最後迫於現今客觀形式,研究方向改變,眼力體力不濟,只有在走馬燈的時光回憶中,兩手放開,裝進紙箱。

與妻合力大肆整頓,先先後後送出三十多箱,是用推車推至回收地點,交由環保局資源回收的「延慧書庫」專程處理,免費優先給弱勢家庭有需要者。讓自己的舊愛,可以成為別人的新歡,何樂而不為?

環顧家中各房間,包括餐廳牆角書架,不再擠滿塞爆。妻道:「人生上半場追求加法,下半場追求減法;人生上半場追求富麗,下半場追求意義。」我深表同感。

那個「減法」,包括生活中的「簡法」,不再追求市場價格,而是追求內在價值。想想從小一路過來,貪多務得。殊不知人生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想要的往往不必要,帶來諸多累贅與麻煩。「想要」大多玩弄光景,著相痴迷;「需要」、「必要」是歷久彌新,簡單素樸。當此之際,重新正視「生存」、「生活」、「生命」的活法,由資訊、知識、能力,最後提升至智慧,才是生命的進路。一寸時光,一寸命光,宜多加珍惜,才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耳順之年後閱讀參究的書,宜以儒釋道經典為主,經典智慧,不廢江河萬古流,是永遠的現代寶藏。同時現代人如陳樹菊、陳綢、賴倍元、王建瑄夫婦以及各宗教慈善團體等樂善行善的典範,高山仰止,熠熠揚輝,值得效法。當然生態環保的議題,生於斯長於斯,同樣要重視。世事無常,氣候異常,如電影《水世界》、《明天過後》、《不願面對的真相》隨時逼近眼前。

回顧三個月疫情生活,把人推向生死存亡邊緣,讓人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看來疫情也是有正面啟示。對我而言,至少打破三十年來「懶得動」、「懶得割捨」的沉痾,得以大破大立,確立今後生活的方向。真是當生命被逼至邊界,才能深刻體會,才能逆增上緣,不再蒼蠅的忙與盲。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值此新冠疫情,人心惶惶之際,首先自己切莫口出「廢言」,宜口吐蓮花,給人歡喜,也給自己歡喜。其次除了捐書外,捐衣、捐物、捐稿費、獎學金等,都是「不能等,不能省」該做的事,不為有益之事,何以遣漫漫餘生?與其詛咒疫情,不如隨緣自在,讓自己多做些有意義的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