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光片羽】 風暴中的誠實變奏曲《分居風暴》

文/胡正文 |2021.11.13
951觀看次
字級

文/胡正文

雖然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但《分居風暴》中的「人性、謊言、羅生門」劇情,卻是我們共同的熟悉。

電影透過一對正準備分居的夫妻,進而剖析這個三代家庭情感、婚姻的脆弱性;以一個小小的家庭,映射出整個伊朗社會中宗教桎梏、法律現實、貧富差距、階級差距,以及男尊女卑等等宏大而複雜的背景問題。

社會對女性的箝制

結褵十四年的希敏與納德夫婦正訴請離婚,希敏認為當地的教育環境不夠好,希望能舉家搬遷至國外,讓唯一的女兒受良好教育;納德因必須照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父親,不願離家,於是,雙方先協議分居。丈夫雇用低下階層出身的看護,卻不料該看護擅離而造成父親嚴重的傷害,同時他又發現抽屜的金錢遺失,在盛怒之下,納德一把將她推出家門。

故事的主軸就在這位婦女的先生告上法庭後,雙方各執一詞的過程,自說自話的羅生門於是展開,將道德拉鋸帶入主題。

電影開始就丟出一枚燃了火的引信,妻子(希敏)在鏡頭之外的法官面前說溜了嘴,身為母親,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在這種環境中成長,馬上遭到法官語帶不滿的詰問:「是甚麼意思?孩子在這裡成長不好嗎?這個國家不好嗎?」希敏只好支吾其詞。

短短的幾句話就將這個中東世界給予外人最強烈印象的問題點了出來。幫傭面對丈夫長期失業情緒火爆的懼怕,債主催討的壓力,以及當被問到是否真的是因為被納德推了一把才流產時心中的猶豫,其無辜又偽裝鎮定的神情,在在都顯現整個社會對女性的箝制。

在心底敲響了共鳴

這是一個結構單純卻又迷霧的故事,多角度的劇情,一下便把觀眾陷入了主角們的情感衝突與糾結,卻不知道該同情誰,該站在哪一邊。觀眾像身處父母分居爭吵拉扯的伊朗少女般左右為難,十一歲的女兒該相信誰?要如何選邊站?是爸爸?是媽媽?是家教老師?還是前來照顧失智爺爺的幫傭?整個故事中,到底是誰在說謊?

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巧妙地在劇情與對話中,傳達出他想討論的問題。以「誰是兇手」開啟這場意外之門,先拋出的單一議題,沒想到像是蝴蝶效應般,一波接著一波襲來,他精練地從平凡瑣碎的生活細節中,帶領我們看著角色在謊言中輾轉,再暗示雙方其實都各有隱情。

平淡侷限的長鏡頭,反映出人際關係的緊張與衝突,憤怒爭吵與冷漠的安靜,顯現人性的善惡與無奈,觀眾不斷轉換情緒,卻又無法真正徹底認同任一方,只能在道德天秤兩端搖晃。

你我當然明白,所有的爭議可能會因法律做出判決而告一段落,卻不代表解決了問題,生命還會繼續,糾纏亦會繼續。導演毫不畏懼的向伊朗社會發起提問,尖銳的影片內容不斷挑戰道德的灰色地帶,看似解嘲調侃,但又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彷彿一個大鐘,在觀眾心底敲響了共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