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味】 又見田園餐

文/劉洪貞 |2021.11.01
463觀看次
字級

文/劉洪貞

近一年多來,因疫情讓很多人無法出國旅遊,於是有業者為了搶商機,推出了田園一日遊,讓久居都市的人們能走出戶外,享受田園之樂。

那天在電視新聞裡看到,一棵大榕樹下放了一塊木板,上面擺著飯菜,旁邊坐著大人、小孩正在用餐。幾十年沒再看到這畫面了,還是覺得好熟悉、好溫馨,許多的過往歲月,就如倒帶般一一呈現眼前。

婚後,我從小家庭進入大家庭,婆家有水田和旱田,耕種面積大,所以生活方式和娘家截然不同。婆家的田有的離家好遠,在交通不便以足代步的年代,來回一趟就需要半天工夫。

為了節省人力,每天一大早,家裡除了不能工作的老小以及掌廚的人(由媳婦輪流,看人數決定掌廚的天數),其餘的都要下田去工作,連狗兒也跟去。男丁們駛牛車,載著女眷和一些當天需要的農具及一大桶開水,就搖搖晃晃地出發了。

到了田裡,大家分工合作,孩子們分擔較輕鬆的澆水、拔草工作;大人負責粗重的,各司其職沒有怨言。日正當中時,會在田頭看到有個戴斗笠、繫著圍裙、挑著竹籃的農婦,正一步步地往我們這邊來,小朋友一發現,就會高興地大喊:「飯來了!吃飯了!」

送飯來的就是當天的掌廚人,不是大嫂就是二嫂。她們把家裡的豬、雞、鴨打理好之後,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把飯菜準備好,趕在中午時分挑到田裡給家人吃。每次嫂嫂一到,就把擔子放在田頭的榕樹下,再把牛車上從家裡帶來的一塊木板鋪在地上,擺上飯菜。等大夥兒洗好手,卸下頭巾、袖套,就可以開始用餐了。

每個人端著飯碗,隨興地或蹲或坐,找自己喜歡的位置吃起飯來。在經濟蕭條的年代,掌廚的人即使是個巧婦,也很難變出什麼花樣,「餐桌」上除了自家種的青菜,一定有一系列的醬瓜、醃蘿蔔。有時,嫂嫂們會帶來少許的鹽和一個小鋁盆,現摘幾條田裡的小黃瓜,在河裡洗淨切段後放入小鋁盆,灑些鹽巴抓幾下,就可上桌「加菜」,讓大家吃得開心不已。

午餐後,男眷們躺在樹下休息,女眷可不得閒,還要摘菜、挑菜,讓送飯來的人帶回家好準備晚餐。

這樣的「田園餐」,在過去的農村是農忙期常見的用餐方式,自從農業機械化,機器代替了人工之後,就不曾再出現了。

如今乍見田園餐,讓我懷念起過去一家大小在田裡吃飯的趣事。也很感謝兩個嫂嫂,體諒我這個不善掌杓的妯娌,沒讓我輪流掌廚,可以輕鬆當個農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