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媽媽的生死智慧

文/黃詠翔.圖/dribble |2021.10.01
820觀看次
字級

文/黃詠翔

母猴在小猴仔身邊徘徊走動,時不時用手逗弄牠,狀似要小猴仔趕緊起身,隨大夥移動尋找食物了,小猴仔卻異常柔軟,可愛小手也不如往常抱著她,而是垂落於地,母親呆若木雞,好像明瞭了什麼;不一會,便抱著小猴仔隨大夥離去。

一個月過去了,屍體惡臭已到猴子媽媽的極限,母猴終究得放下它,母親低頭嗅聞自己的小猴,做最後的道別。母猴轉身離去,但時不時回頭,好似希望能有奇蹟出現。

如何面對死亡是我們人類一生重要課題。我們會為死去親人舉辦喪禮,是藉此表達緬懷之情,更是用以撫平自身痛心入骨的情感。我們有情緒、有儀式來表達對於死亡的哀悼,那與我們相近的猩猩、猴子呢?當面對親人之死,牠們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夭折、猝死 難以放下



攜抱死胎(corpse carrying behavior)是當非人靈長類母親面對自家小孩死亡時常見的行為典型。猩猩或猴子媽媽會抱著自家死去的小孩一段時間不捨放手,狀似用以表達哀傷之情。但是攜抱死胎可能只是猿猴媽媽以為小孩睡著了,索性將之抱起;更無情的解釋是,猿猴媽媽可能僅把小孩視為一般所屬物件,而非活生生的個體,當母猴要隨群體離開時,自然會抱起自己的所有物,無論牠是死是活(抱歉,科學家經常就是這麼客觀、理性地看待事物)。

經過靈長類學者們長年努力觀察,發現夭折的小猴仔年紀愈小(尤其是在哺乳階段的小猴),母猴攜抱死胎的時間愈長;比起歷經風霜雨雪的老鳥媽媽,年輕媽媽攜抱死胎的時間更長久,暗示著面對死亡是種經驗累積;比起被群體中成年個體殺害的小猴,意外死亡的小猴仔被母親抱得更久,表示猿猴媽媽攜抱死胎的行為,會根據小孩死因而有所差異。

有關於人類的研究也發現,產後的母親若有機會抱一下出生即過世的胎兒,就能避免日後發生嚴重憂鬱的情況。

只要我們細心觀看,非人靈長類世界不是只有追逐權力的修羅場,而是有散發著母性光輝、令人動容的一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