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竹風草韻 編織雅趣風情

文/人間社記者王柏貞 |2021.09.20
2032觀看次
字級
泰雅族織品「貝珠衣」。圖/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張真經作品〈竹編自由紋花器〉。圖/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莫永崇作品〈牛頭型花器〉。圖/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張憲平作品。圖/人間社記者王柏貞
館外的花博吉祥物「石虎大大」。圖/人間社記者王柏貞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外觀。圖/人間社記者王柏貞
陳景林作品〈執著〉。圖/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藺草編織成品與轆轤式織蓆機。圖/人間社記者王柏貞
張憲平竹編〈勾紋提籃〉。圖/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纖維牆以30多種原料製成。圖/人間社記者王柏貞
賽德克族編織工藝師余美玲作品。圖/人間社記者王柏貞

文/人間社記者王柏貞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位於大里運動公園內,是台中市首座市級公立博物館,館內典藏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纖維文物,包括泰雅族傳統服飾〈貝珠衣〉、緙絲、藺草編織、竹籐編織等,典藏文物約1900餘件。

纖博館於2018年10月開幕,是台灣首座以「纖維.時尚.綠工藝」為立館宗旨的專業博物館,展出文物以編、結、織、染、繡為主題,包括台灣原住民、漢人、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當代創作等四大類纖維工藝文物。

台中向來以「大甲帽」聞名,清朝末年甚至以藺草編「龍鳳蓆」為朝貢品,在台灣的帽蓆全盛時期,大甲、清水、大安、苑裡等地婦女,從早到晚,藺草不離手,日治時期,帽蓆曾是台灣五大外銷品之一,也是重要的經濟命脈。



人間國寶藝師  出身藺草世家

竹籐編藝師「薪傳獎」得主張憲平,從小就在藺草堆裡長大,他的祖父母、父母都從事藺草編織工作,後來他雖然繼承家業,卻逐步走向竹籐編藝創作,在「玩」出竹籐編的樂趣後,縱橫經緯50年,展現竹藤編織的精緻雅趣。

張憲平於2016年獲文化部授證「人間國寶」,為重要傳統藝術竹籐編保存者;2017年獲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他早在2000年就獲頒第6屆民族藝術「薪傳獎」,竹編作品充滿人文氣息,作品〈藤編提籃〉獲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

由纖博館典藏的張憲平竹編作品〈勾紋提籃〉,以竹篾六角孔編作內體,體表以精緻細密的古錢紋樣裝飾,再飾以小勾子紋,提手圓滿而飽和,與六角形的提籃形成對比,整件作品以生漆髹塗,造形對稱,色彩古雅,紋飾繁而不俗,風華內斂。



台灣纖維地圖 展現歷史軌跡

纖博館2樓為常設展,牆上一幅漫畫版的台灣纖維工藝地圖,引導民眾了解台灣各地的特色纖維工藝產業,包括:三峽藍染、噶瑪蘭香蕉絲、新埔柿染、竹山竹編、豐原製麻、大甲帽蓆、和平泰雅苧麻、朴子刺繡等,民眾可透過AR擴充實境,深入了解台灣纖維工藝地圖。

其中,台中豐原製麻可追溯自日本明治38年(1905年),日人為了包裝台灣蔗糖、米糧、榻榻米經線運回日本,由台灣製麻會社在豐原成立「黃麻紡織工場」,生產麻布、麻袋、麻絲等,當時東京、大阪還設有代理店。

苧麻是泰雅族人製作服裝的材料,泰雅女性從小就要會種麻、剝麻、捻線、染色,以及使用水平背帶機織布。致力傳承泰雅族染織技藝的尤瑪.達陸,2016年獲文化部授證為「人間國寶」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是少數能完整呈現泰雅傳統染織20道工序的藝師。



賽德克編織師  進駐纖藝星球

出身賽德克族的編織工藝師余美玲,是台中市政府認證的第二屆工藝師,今年進駐纖博館B1「纖藝星球1」,致力編織工藝推廣。余美玲小時候經常一邊看外祖母編織,一邊聽著部落的有趣故事;外婆專注編織的神情,一直深深烙印在她的腦海中。

921大地震之後,余美玲原本經營的美容事業大受影響,得知南投縣仁愛鄉清流部落有社區媽媽在教導傳統織布,她決定拾起梭子,學習賽德克族的傳統編織技藝,並藉由小時候與外祖母對話的記憶,開始與自己的文化對話。

余美玲於2008年成立「台灣原住民編織發展協會」,靠著雙手,一絲一縷,延續賽德克族的傳統工藝美學,她除了嫻熟原住民傳統的平織、斜紋織、十字繡等編織技藝外,並著手創新,將代表賽德克族「祖靈之眼」的菱形圖騰,以及彰顯原住民精神的「彩虹橋」圖案,融入現代時尚風格。



泰雅族貝珠衣 典藏藝術精品

館內典藏的泰雅族「貝珠衣」織品,長94.5公分、寬45公分,重2.63公斤。館方表示,「貝珠衣」是泰雅族最貴重的衣服,衣服上所綴的貝珠多者可達12萬粒,擁有貝珠衣的族人,都會將它視為傳家之寶。昔日只有出草歸來的勇士、頭目、族長才有資格穿著。

資深刺繡藝師劉翠爾(劉千韶)的作品〈天上人間〉,以中國傳統的龍鳳圖紋,運用釘線繡、輪廓繡、盤金繡、長短針繡、結粒繡、緞面繡、布絲釘線繡等多種刺繡針法,繡出象徵人間對美好事物的祈望與和諧。

染織藝術家陳景林的作品〈執著〉,利用瓊麻及絲瓜絡,綴織纏繞,盤根錯節,展現草根韌性。陳景林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從事染織藝術超過30年,創作類型涵蓋纖纖藝術、天然染色創作、藍染創作等。

此外,館內還典藏已故台南市竹籐編工藝保存者莫永崇的作品〈牛頭型花器〉、張真經〈竹編自由紋花器〉等作品;藝術家婁經緯的蠶絲編織作品〈海〉,利用蠶絲等天然纖維材質,表現出海洋的壯闊與質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