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生命的永續經營與世界的永續經營(十)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2021.08.01
674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佛教生命觀的生態內涵與倫理意義

二、緣起與空性的倫理意涵

在上周的專欄文章裡,我們談到大乘佛教所說的「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其實是一種開放性的因果系統;因此,在因果的演變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有新的因素加入運作,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隨時都有判斷、抉擇與行為的自由,可以守成、也可以創新,可以創造、也可以破壞等等。然而,這些自由也必然要受到因果法則的制約,而不可能超越因果法則。換言之,事物或現象在有新的因素加入運作之後的演變過程以及後果如何,仍然必須依循因果法則,而不是人為的主觀意志所能任意掌控或左右的。總之,人類不可能想要為所欲為卻不必承擔後果。

從「理」和「事」兩方面而言,就道理上來說,人類享有充分的抉擇與行為的自由;然而在事相上而論,人類的抉擇與行為是受到心理上以及認知上的制約,事物的演變又必然受到因果法則的制約。

在這當中還蘊藏著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人類的貪、瞋、痴等無明煩惱以及不正知與不正見,在在都嚴重地影響人類的抉擇、判斷與行為,人類抉擇與行為的「自由」,並非「真正的自由」,而是「被無明煩惱所制約」而「自以為是」的虛假自由。

總而言之,就如俗諺所云:「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我們不可能不受因果法則的制約而為所欲為,反而必須為我們的一切所作所為,個別地或共同地承擔部分或全部的因果的責任,在這當中,就蘊含了極為深刻的倫理意涵;換言之,「抉擇的自由」與「責任的歸屬」亦即「後果的承擔」,不但是世間一切行為活動與事物因果的一體兩面,也是倫理思考的一體兩面。

由此我們可以深刻地理解到,緣起與空性的「開放性」與「未來可能性」,表示人類可以「破壞」、也可以「建設」生態環境,關鍵在於人類對於大自然環境的「認知」、「心態」與「行為」究竟如何。

我們從人類社會對於自然環境生態觀以及環境哲理的轉變與演進,由「人類中心主義」進展到「生命中心倫理」再進展到「生態中心倫理」的過程當中,就可以看出人類對於環境倫理觀念的改變與演進,「環境保護」已經不再只是涉及客觀外在的自然環境的維護,還關乎人類主觀內在對於環境的認知及心態,此亦即是「環保」與「心保」的「倫理連結」,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

三、十方三世的宇宙生命觀

在談佛教的宇宙生命觀之前,我們先談一下西方宗教的宇宙人生觀,來做個對照。根據西方猶太教、基督宗教的宇宙人生觀,上帝先創造了世界,然後才創造人類。起先,上帝賦予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任意支配及享用伊甸園裡(除了禁果之外)之一切事物的權利。

然而,亞當與夏娃受到蛇的誘惑,為了獲得善惡的智慧而偷嘗了禁果,因此違背了上帝的禁誡,而被趕出伊甸園外,從此開始了苦難的一生。

此外,上帝還詛咒他們說:因此罪行難免於死,來自塵土也回到塵土。這是上古猶太教對於死亡起源的解釋,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基本上也都接受這個教義,但是各有其不同的解讀與詮釋。

正統猶太教的教義認為,隨著亞當與夏娃的罪,導致死亡進入了世界,換言之,由於人類自己的過失,而導致了死亡的命運。亞當與夏娃的罪,是在於違背了神的律法,因此之故,人類必須向上帝至誠懺悔,並應依靠自力,全心奉行神的律法,表示人對上帝的完全服從,終能得到神的寬恕,克服死亡,獲得救贖。

然而,到了基督宗教,聖保羅在《新約‧致羅馬人書》中說道:「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人類,因為人類都犯了罪。」保羅此語,後來成為基督宗教「原罪論」的理據。他還主張,人類既負荷原罪,就無法只靠自己的力量自行懺悔改過自新,即使一心一意奉行律法,也無法獲得神的寬恕而得以贖罪及克服死亡。根據保羅的贖罪觀,人類的罪必須得到補償,否則上帝的公正就受到了損害。一件無限大的罪要求無限大的補償,而這只能通過耶穌基督的受難來代替承認世人的罪,並付出祂所要求的。

因此,基督新教主張,上帝律法的自行奉守,洗刷不了人類的原罪,耶穌基督的出現於世,為一切人類贖罪,正顯示神的寬大與恩典,只要世人能信受耶穌為神子、救世主基督,就能得救,克服死亡而獲得永生。耶穌基督必定再度降臨,在世界末日作最後審判。所有的人類,不論在世或過往,一律須經過審判,決定永生天國,或永墮地獄。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