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草文化館】 一枝草一片天傳承巧手慧心

文/人間社記者李雪麗 |2021.07.05
2832觀看次
字級
網仔花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藺草編織的寬邊帽。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館外的「草帽始祖」洪鴦編織藺草銅像。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往昔家中若有人從事帽蓆編織,就能維持家庭溫飽。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手提袋與小錢包。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能搧出草香味的藺草扇。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藺草編織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藺草文化館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藺草編織的各式茶席器具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傳承藺草編織技藝的工藝師圖像。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文化館標誌牌以藺草為造型。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鳳梨花目 圖/藺草文化館提供

文/人間社記者李雪麗

苗栗縣苑裡鎮過去有「藺草之鄉」的美譽,曾創下年外銷1600多萬頂草帽的紀錄,但機器工業興起後,這項傳統手工藝逐漸沒落,鎮農會為了紀念藺草對地方的貢獻,成立「藺草文化館」傳承與展示草編文化。

台灣俗諺說「一枝草,一點露,天無絕人之路。」日治時期,苑裡出產的草蓆、草帽外銷至日本,帶來豐富的經濟收益,可謂「一枝草」撐起一片天。這些來自苑裡的藺草製品,因從台中大甲出口,反以「大甲帽蓆」聞名。

1936年是苑裡帽蓆外銷最盛期,年銷1600多萬頂草帽,占台灣5大特產的第3名,僅次於糖和米;當時只要家中有人從事帽蓆編織,就能維持整個家庭的生計,因此當地流傳一首「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歌謠,盛況可見一斑。



析草搥揉工夫 編成花鳥文字

藺草採收後,需經過數天的曝晒,等到乾燥後,依長度做分類,稱為「捋草」。較長的藺草可以減少編製大草蓆時的接草工序,因此愈長的草愈貴。「析草」是使用針從縱面上下挑開,把一枝草析成數根,析得愈細,成品就愈細緻,價格自然也愈高。析完草還要經過搥草和揉草,讓藺草更柔軟,以利編織。

藺草編織品的紋路,依各種不同的編織法,可以編織成人字形、十字形、網仔花、鳳梨花目(類似鳳梨外皮的菱格圖形)、有條紋感的「站花」、圓底編織法,以及可編成花鳥、動物、文字、空心、立體等圖形的「編花」。



睡草蓆降暑氣 早期象徵地位

藺草文化館於2005年成立,館內設有帽蓆文化區、農村古文物展示區、民俗文化區等,除了呈現藺草編織的歷史外,並添加設計元素,展出多元、美觀、符合現代生活的編織物,展現「一枝草」所創造的藝術與實用價值。

藺草又稱為三角藺草,屬於莎草科植物,與稻子一樣生長在水田中,可以長到120~150公分高,一年種一次可以採收三期,不同時期的草性及應用都不同,第二期的「允仔草」在秋天收割,又稱「秋草」,適合編織高級帽蓆。

藺草內部氣孔繁多,具有吸溼、透氣、驅蟲、除臭等特性,並有天然的草香味,質韌且輕,非常適合編織。在冷氣還未普及的年代,手工編織的草蓆可以降低夏天的暑氣,帶來清涼感,因此擁有草蓆是社會地位的象徵,也是上流人士用來互相餽贈的高級禮物。



草帽始祖洪鴦 編織阿嬤故事

草蓆編織歷史可以追溯至300多年前,苑裡當地的道卡斯人已懂得藺草編織,不過到了日治時代,藺草編織才達到頂峰,當地也出了幾位編織工藝師,她們的故事都被收錄在館內。

洪 鴦

被譽為「草帽始祖」的洪鴦(1853-1941年),出生於苗栗通霄鎮白沙屯,長大後與苑裡青年高治結婚,她37歲時丈夫去世,因家無恆產,洪鴦為了侍奉公婆及撫養子女,除了向人租地耕種,也利用餘暇編織草蓆賺取工資。

洪鴦自幼聰敏靈巧,擅長描繪刺繡,憑著聰穎與努力,發展出精緻的帽蓆技術,當地婦女紛紛向她討教,自此成為許多家庭的副業,對於苑裡帽蓆編織貢獻至鉅。

1913年,洪鴦應聘至台北第三高等女子學校(今中山女高前身)擔任手工藝教師,傳授編織工藝。後來回鄉擔任苑裡公學校(苑裡國小前身)手工教師。1940年洪鴦高齡88歲,台灣總督府頒給她紀念品,這件紀念品也陳列在館內。

劉 幼

1930年出生的劉幼,在家裡10個小孩當中,排行老么,也是唯一的女孩子,幼年生活十分困苦,主食和零嘴都是地瓜簽,沒錢買鹽,就和哥哥徒步到很遠的海邊,挑海水回來煮沸,需要時舀一瓢當鹽使用。平常沒鞋可以穿,就去撿竹籜(竹節邊的葉膜),用藺草當繩子綁一綁,作為「竹鞋」來穿。

陳紅柿

1929年出生的陳紅柿,小時候家裡窮,未能上學,當時苑裡家家戶戶的女孩子,都要幫忙編織藺草貼補家用。陳紅柿從8歲就跟著大人學習,每天的生活只有藺草編織,幾乎沒有童年的歡樂。

盧來春

1938年出生的盧來春,從大甲嫁到苑裡,早年和嫂嫂兩人合力編織一條大草蓆需要10多天,費時又耗體力,後轉行做衣服;40年後重拾藺草編織工藝,縫紉技術就成為設計編織的最佳助力。

鄭愛子

1940年出生的鄭愛子,是家中老大,要照顧8個弟妹,沒機會讀書,但也讓她練就一身好手藝,結婚後轉行做裁縫;藺草文化館設立之後,中斷40多年的手藝,終於再度發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