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人間 正知見對治煩惱

人間社記者楊瑞寶大樹報導 |2021.03.09
2574觀看次
字級
「人間佛教的修行觀」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右)、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左)主講,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圖╱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人間社記者楊瑞寶大樹報導】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推出線上論壇「二○二一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第一堂課於一日開課,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與中國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榮譽教授程恭讓,就主題「人間佛教的修行觀」,展開學者與行者的對話,並以論文〈佛陀教法思想之根本宗旨是現法樂、後世樂、究竟樂之辯證統一──《雜阿含經》義理辯證之一〉為依據,探討人間佛教的修行與佛陀本懷的契理印證。

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引言時,開宗明義指出,人間佛教是實踐、修行的宗教,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主張佛法要生活化,佛法就在日常中,修行就在每個當下,從中獲得身心安樂和解脫。

當下修行 行解並重

如何透過修行獲得現世樂、來世樂、究竟解脫樂,程恭讓教授從四種層面探討佛教修行:佛法是高度重視人生修持問題的智慧;要從「狹義」和「廣義」的角度,完整地理解佛教的修持;正法光明所引導的,才是佛法的人生修持;人間佛教的修持精神──追求現法樂、後世樂、究竟樂的辯證統一。

何謂修持?程恭讓認為,將佛教思想、智慧、價值和認識,體驗於個人身心和生活,使之和生命緊密結合,且有本質意義。因此修持可分為狹義上「定」的修行,以及廣義上「戒定慧」的修持,二者須並重。

星雲大師說過,佛教信仰分為正信、迷信、不信、邪信,人生的修持,以正法智慧方是契合佛法。程恭讓指出,現代的人間佛教更加重視人道價值,因此,追求現實生活的幸福,普世而合理,也能延續至後世的幸福冀望,乃至無上圓滿的究竟解脫之樂。

覺察心念 引導言行

「學佛就是修行,修正自己的行為和內心的觀念,觀念正確了,才能引導行為正確,所以要解行並重。」心保和尚談修行,認為禪宗所謂「悟後起修」,悟後以正見正念帶動身口,才算是修行的開始。所以,修行前,對理論的了解是重要的,否則盲修瞎練,將會導致曠廢時日或徒增受苦。

星雲大師曾說過,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人間就是生活,而什麼是生活呢?心保和尚表示,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煩惱從六根接觸六塵而生,所以,好好注意生活中的六根和六塵,只要有正念、正見、正信,煩惱就會消失。煩惱是會改變的、是無常的,如同星雲大師所說,無常有積極性。所以,讓心中具備佛法,就會愈來愈好,愈來愈快樂,心中快樂,煩惱自然不會生起。

一小時的「人間佛教的修行觀」,論述人間佛教的修行理論,也談到實際的佛法應用,「佛法是生命最好的投資。」妙凡法師結語表示,今生去除煩惱,今生快樂,也會影響後世,乃至未來的究竟解脫安樂。要幸福安樂,就要修行,就要有佛法。繼「修行觀」之後,「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陸續會在每月一日推出教義觀、般若觀、佛陀觀、菩薩觀、制度觀、建築觀、生死觀、念佛觀及淨土觀等論題。

四月一日「人間佛教的教義觀」,將由佛光山電子大藏經永本法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張文良教授主講,敬請關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網頁http://fgsihb.org/event-info.asp?id=356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