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期刊比書本更可信?

文/黃素君(義大利聖拉斐爾大學實驗神經所資深研究員 |2021.03.01
1144觀看次
字級

文/黃素君(義大利聖拉斐爾大學實驗神經所資深研究員)

很多中學生對於博士的想像就是:念過很多書吧!事實上,我已經許久沒有念過「書」了。我每天在念的都是科學期刊上的論文,也就是所謂的「paper」。

書本上的知識,比起科學期刊落後太多。知識必須被許許多多的論文發表反覆驗證,確定為真之後,才能寫成書(當然有些寫來賺錢的書,只要有出版社願意就可以出了)。科學家必須時時刻刻了解自己領域最新的發展,因此我們過著追paper跑的生活。而paper是怎麼來的?Paper,其實就是來自世界各地,專業團隊寄給科學期刊的「讀者投書」。

科學期刊有很多不同領域,每本期刊都有自己的編輯團隊,這些團隊成員必須要有博士學位,同時每個人的分工非常細,曾經有位知名醫學期刊的編輯來學校演講,說他只負責「和肝臟相關的文章」。哈佛、耶魯、牛津以及劍橋大學,這些同學常聽到的名校,他們的研究團隊有了新成果,可不能馬上開記者會。他們必須要先將結果,投稿到一家知名期刊,通過該期刊的同儕審查機制,被接受了才算數!再德高望重、再天才的學者都一樣。

同儕審查 採匿名制

同儕審查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厲害?因為科學研究的是未知領域,不像小學考試一樣有標準答案,既然沒人知道什麼是正確答案,那只好找幾個專家一起討論討論囉!期刊的編輯會針對每篇文章的內容,找2至3個該領域的專家來給意見。通常這些審查都是匿名的,因此可以暢所欲言。如果所有專家都說好,這篇文章就被接受可以發表了,這就是同儕審查的制度。它很像新手媽媽採買育嬰用品時,會請教已經有小孩的朋友;或是要去見男友爸媽前,找幾個姊妹淘,看看自己穿衣得不得體;放學後跟朋友討論,隔壁班男生到底喜不喜歡我,這些都是同儕審查。而最後結果對不對,就跟你找的審查者很有關係(比方說你想穿套裝去見男友父母,你朋友卻一直要你穿恐龍裝……)。

科學期刊其實全部都是讀者投書,但根據內容,有些需要經過同儕審查;有些是針對發表過的文章的回應討論。這種短文可能由博士編輯群審完即可,不會再去找外部的審查者(例如我寫完這篇就要給人間福報的編輯審過,免得我亂講話……);也因為外部審查者在審文章時,是沒有費用的,完全是當義工菩薩,有時候一拖一篇文章可以看半年還沒看完。

科學精神就是保持開放的態度,和嚴謹的驗證。科學家不能看到一篇論文就相信,而是要收集很多不同團隊、不同時間、不同技術下產生的論文,並運用大量的數據和統計分析,才能夠稍稍有個概念。正因如此,念科學論文常常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剛開始接觸的研究生,念到情緒大起大落是常有的事,也造成科學論文和一般人之間的隔閡。科普書籍就是使用平易近人的文字,整合簡化這些資料,以便教導一般大眾。

然而有些「偏方」就會在這個簡化過程中冒出來,靠著斷章取義傳遞錯誤的知識。尤以醫療方面的錯誤最嚴重──偏偏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很大,有時不是他們沒耐心,而是時間只允許他們講結論;但如果簡單用一句「專家說」堵住民眾的嘴,讓民眾聽得一頭霧水,反而更想投入偏方的懷抱。希望藉由這篇文章,讓大家對於科學的愈辯愈明,有更深的了解,同時更懂得如何辨別資訊的真假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