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 會客室】 聽懂古琴的大音希聲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2020.08.24
1522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我本來覺得「境界」這種事情非常難對人訴說,卻通過練習古琴,發現以「境界」雖然很難說得精確,卻能「一聽就懂」。我本不擅音律,卻能獲得這種經驗,乃是源於古琴老師陳欽怡博士對我的細心指導。

欽怡老師是梅庵琴派第五代傳人,跟隨吳宗漢先生弟子王海燕教授學習梅庵琴曲。她說古琴不是樂器,而是道器,反而有效克服了我對古琴的畏懼心理;更讓我發現古琴聲中自有細微的變化,人能被琴聲引導到一種有如冥想的空間。隨著琴音或快或慢,或頓或歇,或重或輕,或泛或綽,甚至注與撞,再加上吟唱,這些變化無窮的發展,心靈豈會無動於衷?往往一曲彈罷,人有如從蓬萊仙島神遊一圈回來,身心被洗滌得清澈無比。

我曾發現古琴要合奏很困難,疑惑地詢問欽怡老師到底為什麼?她說:「古琴是種很個性化的音樂,因此無法取悅別人,只能取悅自己。」還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許多人誤認陶淵明不懂音樂,家中卻備有一張古琴,琴上又沒有弦。每逢朋友相聚,他就撫著琴說:『只要領會其中的樂趣,又何需在琴上奏出感人肺腑的音樂呢?』」並告訴我,「你只要練習〈秋風詞〉這首古琴曲,就會知道『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意境。」

後來我幾度練習,的確發現了這種意境的存在,並體會到真有所謂的「大音希聲」,只有不迎合他人的喜好來彈琴,才能明白「琴到無人聽時工」的道理。

欽怡老師在上海音樂學院讀博士,專攻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研究,在中國音樂學院讀碩士期間,專攻中國傳統民間音樂中,有關漢族民歌的理論研究與田野調查,我們常聊在一塊。譬如我很關注心理治療的議題,她就會跟我說:「古琴能治療人的心病,因為琴聲的淳厚淡泊,能使人的心靈平和,全身舒暢放鬆。」

她舉歐陽修在〈送楊寘序〉中說:「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其體也。」歐陽修的知交楊寘不得志,被派至偏遠地區當一名小官,心中鬱鬱寡歡,歐陽修就拿自身的經歷告訴楊寘,彈琴可排除鬱悶與悲憤的道理。

在全球環境劇變且兩岸波濤難平的此際,師從陳欽怡老師學習古琴,確實對我產生療癒的效果。不僅不再抑鬱難平,大有獨行其道自得其樂的心曠神怡;更重要者,我過去長時間讀書與寫作,沒有調整身體與時間的中間機制,古琴卻補上這失落的環節。欽怡老師跟我說:「琴和心一樣敏感,當你心有所思,可借古琴來表露心境。古琴是映照內心的鏡子,藉著琴音的傳達與彈琴的姿態,你的性情與喜好都能表露無遺。」

我讀明朝心學家李贄所寫之〈琴賦〉:「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深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欽怡老師溫婉而清晰的引領,使得我通過古琴,竟跟自身的文化集體潛意識重新相會。

8月24日星期一早上8:15—9:00,陳復教授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幸福心理會客室」,邀請梅庵琴派第五代傳人陳欽怡博士暢談如何學習古琴,歡迎收聽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