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探源》異姓不具 媵的資格

◎姚儀敏 |2007.08.23
860觀看次
字級

如前所說,諸侯嫁女,須有「同姓來媵」,至於魯成公嫁「共姬」,衛、晉、齊三國送來媵女原本不合禮制,因「同姓來媵」以二國為限,若不然,則失禮。其中衛、晉皆姬姓,所以左氏認為合於禮制;而齊國乃姜姓,非同姓之國,故傳曰:「非禮也」。此所謂「凡諸侯嫁女,同姓媵之,異姓則否。」異姓不具有「媵」的資格,若以異姓媵之,將形同多姓多妻制了。

又如〈襄公二十三年〉記載:「晉將嫁女於吳,齊侯使析歸父媵之。」孔穎達說:「禮,媵同姓,適異姓;今晉嫁女於同姓,齊以異姓為媵,皆非禮也。」晉侯把女兒嫁給同姓之國已不像話,齊國又以異姓資格來媵晉女,更是不成體統。

而卿大夫的地位遜於諸侯,因此無所謂「媵」,唯有姪、娣陪嫁。如《禮記‧喪服大記下》云:「大夫撫室老,撫姪、娣。」周代禮俗中,在大斂或小斂儀式結束後,親屬須手按屍體的胸口處以撫尸致哀,大夫除了撫其家相外,也要為姪、娣撫尸。

至於士,前引《白虎通‧嫁娶》:「士一妻一妾,下卿大夫,禮也。」也說明卿大夫以上才有所謂的「媵」,庶人唯有一妻一妾而已。故《論語‧憲問》孔子大力稱讚管仲不像小百姓般為了小信小節而自殺於溝渠,云:「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邢昺疏曰:「匹夫匹婦,謂庶人也,無別妾媵,唯夫婦相匹而已。」可見庶人縱使有妾也不可以有媵,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至於媵的身分如何?《禮記‧曲禮下》在:「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大夫不名世臣、姪娣」句下解釋說:「世婦,兩媵也;次於夫人,而貴於諸妾也。言諸侯雖貴,不得呼其名也。」諸侯對上卿及身分僅次於夫人的世婦不得直呼名字,大夫對其先父的老臣和隨妻陪嫁的姪女、妹妹也不可當面直呼其名,顯示媵為貴妾,地位確實比諸妾為高。

戰國時期以後,由於社會變遷,貴族階級式微,同姓之國已少見,因此送女制度也不復見,「媵嫁制度」便無跡可尋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