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當教練 健身效能多元提升

潘楠慕 |2020.03.29
1267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物聯網(IoT)和人工智慧(AI),讓健身型態發生巨大轉變;傳統的鍛鍊方式朝數位化轉型,即使在家鍛鍊,也可以獲得客製化的指導。

相較於傳統模式,科技健身能夠提升用戶的健身效率;導入科技的優勢,包括提升健身效果、降低人類教練的不穩定因素,提升服務的標準化與一致性;此外,各項數據的統計與運用,更能為每個人量身打造不同的健身體驗。

現階段,科技健身的主流形態有兩類,一種是以電子脈衝(EMS)的新型設備提升健身表現與效率,另外則是利用大數據和AI為基礎的軟硬體虛擬指導員。

EMS是透過模擬人體大腦生物電流信號,將中低頻率脈衝電流導入運動神經,控制肌肉動作;這類健身系統最早應用在醫療復健領域,後來逐漸擴大至健身市場。

虛擬教練的特點,則是能夠在家運用,並取代教練的部分職能。以「節拍」(Tempo)為例,這款AI健身輔助裝置外觀有如一面巨大的鏡子,使用四十二吋高的螢幕,並搭載微軟的Kinect運動感測器,每秒可進行三十次掃描,一旦偵測到動作有誤,會即時通知使用者,有如私人教練。

「節拍」安裝在一個設計精巧的獨立式櫃子裡,可收納鍛鍊用的槓鈴、啞鈴、訓練墊,也具備心率監測功能。

「節拍」公司執行長歐迪布(Moawia Eldeeb)說:「目前市面上的產品,許多都只是在健身器材上加裝個螢幕。但我們認為,必須能監控用戶即時狀況,才能提供有效指導,讓他們安全鍛鍊。」

「鏡子」(Mirror)公司研發的智慧鏡,則使用觸控面板、立體聲喇叭、攝影機和麥克風,並提供一系列健身課程。該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帕特南(Brynn Putnam)表示,運用這些技術,可有效提高在家鍛鍊的品質,減少往返健身房的時間;教練不只能遠端觀察用戶的健身動作,還能利用一系列的監測設備,即時掌握學員的鍛鍊進度和各項數據。

健身產業人士指出,科技健身兼具節省空間、數據輔助和隱私需求等優點;許多人運動時希望不受打擾,智慧鏡子能夠滿足這類需求。AI健身將成為最新趨勢,健身的虛擬教練系統,將提供智慧訓練計畫、互動式訓練課程、即時語音指導和訓練表現評分系統等服務,讓健身更科學化、智慧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