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您的理想我繼承

文/楊仁 |2020.03.08
1930觀看次
字級
1968年,楊仁(中)與父母親於寧德的華僑農場合影。 圖/楊仁提供
楊平(左1)以《印尼焦點》主編身分,採訪印尼官員。 圖/楊仁提供
1993年,楊平(前排左3)發起成立「香港印尼研究學社」。 圖/楊仁提供

文/楊仁

今年的春節很不平靜,父親選擇在這時靜靜地離開我們,我相信,老人家去了他理想的國度,繼續努力追尋夢想。

父親楊平,祖籍福建南安市後坑村,一九三七年出生於印尼泗水市,適逢戰亂和世界紛爭劇變的年代。深受中華傳統文化薰陶,鑄成他一生愛國、情深鄉梓、關心家族、團結奮進的思想。

為了促進香港與印尼社會人士在社會文化領域友好的合作,父親在一九九九年三月與有識之士發起成立「香港印尼研究學社」,這是一所非營利的民間學術機構,旨在增強香港人對印尼政治、經濟、貿易、文化及社會發展情況的了解。「學社」除學習和探討印尼形勢以及舉辦各種研討會、座談會之外,還出版季刊《印尼焦點》,父親一直承擔著季刊主編的工作,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二月六日父親離世後,大半個月來發生的一切,讓我更清楚的看到我與父親的差距是那麼大。聽聞叔叔阿姨們講述的往事,讓我知道父親為人真誠、處事無私,是我所不及的。各社團單位傳來的唁電,讓我體會到父親的愛國情懷,比我所知更高一層;而主動參與協助辦理治喪活動不同領域的朋友,更讓我感受到父親強大的親和力。

小時候,父親對我一直是不苟言笑,也不會主動教我什麼人生道理,但卻一直堅持用自己的言行身教,為我示範了什麼叫親和及公正。父親從來沒有因為對方的膚色、社會地位或經濟階級的差異,而對人有不同的態度,所以結交的朋友真的是來自五湖四海,有很多我們至今都不認識的好朋友,傳來唁電,打電話來慰問,我才知道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父親都有朋友。

原來,福建廈門華僑大學第一台影印機,是父親私人捐贈的。從家鄉學校的捐贈及親自投入參與管理,到福建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建館初期提供資料,捐贈文物,乃至親自前往印尼協助收集文物,都讓我深刻理解,父親的愛國情懷完全凌駕於個人家庭之上。父親的潛移默化更令我義無返顧地接下「印尼研究學社」中印交流的工作任務,甚至出錢出力支持和協助我的學弟學妹,更加了解及認識自己出生的故鄉。

在父親幾十年來的薰陶下,我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用同樣的待人處事方式,與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種共事,與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相處,結交很多各層面的朋友,也讓我的國際貿易活動更加流暢。尤其重要的是,父親一直不斷對我重複一句簡單的話語「夾起尾巴做人!」這思維讓我深切明白,待人處事皆要建立深厚的尊畏之心。與人相處以小自居,反而讓我贏得更多的友誼和幫助。

父親與母親相親相愛,相敬如賓六十年,臨走前父親還一直握著母親的手,這份情誼也為我豎立了最好的家庭及婚姻榜樣,我會愉快的和自己另一半建立情感生活,更堅信彼此可以一齊走完人生道路。

如今靜心回想父親的一切,細閱眾多親朋友的唁電、慰問,才知道您的身教對我產生的影響極為深遠而又溫暖。感恩您教給我的一切,感恩您讓我有機會成為您的兒子,我會永遠記得您的教誨。

我 願意傳承您的真善美

我 願意繼續您家國情懷

我 會努力縮小彼此差距

祈願您 展翼飛翔上彩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