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佛影】 上海博物館藏佛教藝術展

文/林保堯(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2020.02.25
2339觀看次
字級
青田石佛像:元(1271~1368年),於1994年上海市松江區圓應塔地宮發現,通高13.9cm,上海博物館藏。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泗州大聖銅像:南宋(1127~1279年),於1974年上海市松江區興聖教寺塔地宮發現,通高14cm,上海博物館藏。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涅磐像:北宋(960~1127年),於2016年上海市青浦區青龍鎮遺址隆平寺塔地宮發現,長10cm、寬4cm、高3cm,上海博物館藏。此木貼金臥佛出土於地宮套函最裡層的銀函中,是地宮最核心的瘞埋之一,為釋迦牟尼佛右脅臥獅子床涅槃像。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林保堯(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上海是當今大陸,更是國際著名的大都市,舉凡一切皆為世人矚目,尤在文化藝術更為人們嚮往,其中上海博物館(以下略稱「上博」)即是。上海因於經濟的強勢發展,博物館來自各方的重要典藏品且又歷經有為者的不斷挹注,使得該館著名中外,文化藝術工作者只要到上海莫不抽空親訪鑑賞。其中,不少大型石雕佛教造像就擺放在一進門的大廳展示,成為許多參訪者首屈一指的觀賞對象。當您鑑賞過後,總有意猶未盡之感,思量著下次何時有可能再來親臨造訪。由此既知,該館石雕佛教造像的魅力。

此次,上博的石雕佛教造像及其相關佛教相關文物,是繼其前「龍門佛光—河南佛教藝術展」之後,再次歷經海上親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且是竟達有二百八十四件龐大數量的現場展示,確是令人矚目,去年十二月展出前可說未演先轟動,深值佛教藝術喜愛者親臨且細細品賞。此次展品,有如下特色:

觀照全面性

上海就中土古代佛教藝術的發展而言,自唐之後到明清,皆有其成就特色,然之前,就極度空白,正如前述的,歷經代代館長的戮力經營,補足了唐之前的,甚而早期五胡十六國等皆有,形成少數博物館擁有的幾近中土佛教造像史的完整系譜,這是非常不易的。此次既有十六國、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的代表金銅像,及至明清,甚而唐卡等,是一相當清楚,讓人易於理解的造像系譜展示。

罕見特殊性

今雲南大理壩子,是相對唐宋中古時期的南詔、大理國,二者始終相隨唐宋。大理國(九三七~一二五四)段氏王朝的重要信仰「阿嵯耶觀音像」,此次展示兩尊鎏金銅像,有立、坐姿像,雖不大,然珍貴。此類造像世上藏品並不多,可細看並與台北故宮藏品比較探究。再者,此次亦展示不易見及的十二尊元代造像,其中元(一二七一~一三六八)〈青田石佛像〉,是一九九四年上海市松江區圓應塔地宮發現的,重要的是,此尊像可見到忽必烈時代元朝最好的造像極致工藝,即來自尼波爾阿尼哥、劉元,及其後人阿僧哥、劉元張姓徒弟等,開啓尼—藏—漢造像風格的匯融時代之作。

深度在地性

近半世紀多以來,上海文物部門先後對多座古塔進行清理修繕,共達有十三座,整理相關文物達有一千五百件左右,使人清楚了解上海在地佛教文物的歷史實情與其特質等。二○一六年在青浦青龍鎮遺址考古發掘發現龍平寺塔,保存完整,出土了一整套反映舍利瘞埋制度文物。

其中一鋪「木貼金臥佛像」盛裝於多重套函內,此依宋嘉祐七年(一○六二)《隆平寺寶塔記》「……若是建塔,中安舍利,遠近知路,賈客如歸。」讓人了解中土傳統墓葬習俗與舍利瘞埋制度的匯融與影響。

除外,尚有重要的興聖教寺塔、圓應塔等,其中圓應塔地宮文物是為此次展示的主軸,展件相當多量。再者,興聖教寺塔稀有的南宋(一一二七~一二七九)〈泗州大聖銅像〉,即唐中宗來自西域蔥嶺北何國(今吉爾吉斯的阿爾別希姆)的僧伽人,在唐代的一段重要行儀,於圓寂前曾上書唐中宗,要求歸葬臨淮泗州普照王寺。其後,唐中宗為其敬漆肉身,送回泗州臨淮起塔供養,後世尊為「四洲大聖」或「泗州文佛」。

這樣歷史傳奇的泗州大聖像,此次共展出三鋪,非常難得,深值品嘗與探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