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 看漫畫書的孩子《想像力的文法》

文/羅大里 |2020.02.23
1537觀看次
字級
想像力的文法 圖/網路與書出版提供

文/羅大里

如果有「聆聽軸」,那應該也有「閱讀軸」。觀察或想像某個看漫畫書的孩子的心理運作,做進一步探索,應該會有有趣發現。

這個小男孩大約六七歲,已經過了讓爸爸讀漫畫書給他聽,或是靠想像力、用只有他知道的線索提示去詮釋那一格格漫畫的階段。現在他已經識字。他真正第一次自動自發、下定決心去看書,就是看漫畫書。他之所以想看,是因為他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是因為有人交代他必須完成這件事。他是為自己看書,不是為別人(老師),也不是為了面子(成績)。

首先,他必須辨別及認識出現在後續不同情境中的各個人物,確認他們在不同姿勢、不同表情下的身分,有時還會有不同顏色,小男孩會自行詮釋顏色的意義:紅色是憤怒,黃色是恐懼……不過「心理色彩」密碼並非一次底定,漫畫家很可能每次都有新想法,得重新發現,重新建立密碼。

每個人物都得有聲音。每一個對話框的箭頭必須清楚指向發聲源:指向嘴巴,表示人物在說話;指向頭,表示人物在思考(懂得辨別說出口的發言和在腦袋裡的發言,才能正確讀取某些訊息)。

當書中人物進行對話的時候,孩子要能知道哪一句話是誰說的,還得知道發言的前後順序(漫畫書裡的時間跟文字不同,不一定都是從左向右);是不是同時發言;是不是一個人在講話,另一個人在思考;是不是一個人想的是這件事,而另一個人說的卻是另一件事等等。

同時小朋友還得認識並分辨場景,室內景和戶外景,記下這些場景的變化,以及場景對人物的影響,注意某些細節是否提前預告了某個人物如果做某件事,或是去某個地方,就有可能發生什麼事,而那個人物並不知道,因為他不像認真的讀者是全知的。漫畫裡的場景幾乎不會純然是為了美化,肯定有其敘事功能,屬於敘事結構。

填補一格漫畫和另一格漫畫之間的空白時,需要想像力的積極介入(非常積極)。看電影或看電視的時候,影像是連續的,詳細描述行動如何進行。漫畫書的行動可以從這一格開始,下一格就結束,中間過程全部省略。第一格漫畫中充滿自信騎在馬背上的人物,在下一格摔倒在地滿身塵土,而摔馬這件事全靠想像。從某個動作能看見最後結果,但是沒有過程。每一個人物的狀態改變,必須想像他們如何從原先的姿勢進展成新姿勢,而這個工作是交由讀者的心理來完成。如果說電影是寫作,那麼漫畫就是速記,必須由此回溯文本。

而且讀者不能忽略對話框內的聲音效果,捕捉細微差異(「嗖」不是「咻」),並找出緣由。劇情平淡的漫畫書用來表達聲響的文字比較貧乏粗糙,搞笑漫畫或劇情細膩的漫畫書多會在常用的聲響詞彙外,另外發明新詞,需要讀者進一步解讀。

整個漫畫故事的推進要靠想像重建,把圖片說明、指示文字、對話、音效,加上圖及顏色,在心裡結合成一條不斷延伸的主軸和許多斷斷續續的支線,那就是劇本,但是有一大段一大段是看不出劇情的,必須靠讀者給予意義,包括未被描述但表現在行動上的人物性格,根據行為和相關發展形塑的人物關係,以及跳躍式片斷呈現的行動本身。

對一個六七歲的小朋友來說,我認為這個工作並不輕鬆,需要大量的邏輯運作和想像力運作。他的想像力不是被動參與,而是被要求站出來表態、分析、統合、分類並做決定。沒有天馬行空的空間,心智被迫高度專注,想像力被召喚來發揮最高效能。

(本文摘自網路與書出版《想像力的文法》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