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車革命──回歸人的城市】瑞典發展單車城市 電動輔助自行車風行

文/黃齡儀 |2020.02.16
1668觀看次
字級
瑞典自行車文化盛行,小朋友也可坐在特別車廂和大人一起兜風。 圖/黃齡儀
電動輔助自行車外觀與一般自行車沒有太大差別,只有在腳踏處增加小引擎,但騎乘更輕鬆。 圖/黃齡儀
瑞典自行車車道與人行道分開,也不需與汽車爭道。此處也是汽車擁擠費扣費關卡。圖/黃齡儀

文/黃齡儀

斯德哥爾摩自2007年8月起,開車進城就要付費,這項收取汽車擁擠費的政策實施至今,並預計從2020年開始,費用將更高,免費天數更少,每天收取的時間將更長。

擁擠費效果佳 減少約1/5汽車入城

這項政策已有良好成效,經估計,政策實施後較先前減少了每年36萬車輛的通行,有效降低18%到20%的車輛。直至2017年,擁擠費總收入近15億瑞典克朗(約新台幣48億元),收入用於斯德哥爾摩地區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公路和公共交通。

汽車擁擠費目前僅在周一至周五的辦公時間收取,晚上、周末與節日時間免費通行,目的是透過收費,減少上下班時間交通堵塞的問題,且根據交通堵塞嚴重的程度計價,愈是尖峰時刻愈貴。

單車道擴充 壓縮汽車行駛空間

隸屬綠黨、目前擔任斯德哥爾摩交通部長的海登丹尼爾(Daniel Helldén)2018年提出改善自行車道的構想,並獲得市政府支持,決定投入10億瑞典克朗,使騎乘自行車更加方便,相對地,壓縮汽車在城裡的駕駛空間。

海登多次在媒體訪問中展現了高度反汽車的態度。他想進一步在城裡發展自行車騎行,以及各種公共交通建設。他表示斯德哥爾摩將盡快實施「環境保護區」,意味著在市中心的某些地區僅允許環保汽車進入該地段,並收取更昂貴的汽車通行費、更高的停車費,留下更少的停車格,增加自行車車道路段,並加寬自行車車道。這些措施都旨在使汽車遠離市中心。

在斯德哥爾摩街邊,可以同時看到人行道以及自行車道,行人與自行車分道,方便騎行,不需與行人和汽車爭道。自行車也不必煩惱停在哪裡的問題,可在不妨礙其他人騎行的範圍上停車,沒有嚴格規定必須停在哪裡。為了方便通勤居民,在非尖峰時間的通勤電車上(除了斯德哥爾摩總站和機場站兩站外),可允許攜帶自行車上車,不過一般的火車、捷運和公車上不允許攜帶自行車。

在自行車道建設上,尚有多項政策正在討論中,例如由郊區羅納(Solna)到城裡南島(S?dermalm)建設自行車高速公路的構想。斯德哥爾摩在2017年開放多條連接郊區與城裡的電車路線,而當初在興建這些電車路線時,旁邊設有供工人運輸用的工作隧道,而羅納到南島沿線的工作隧道就被建議改建成4公里長、沒有紅燈及速限的自行車高速隧道,可以從郊區直達市區,以鼓勵郊區的人利用自行車通勤。這些工作隧道有較大的傾斜度,需要將其調整為適合自行車使用。另外,也有人質疑這樣大工程的改造是否對社會有利,經估計改造工程成本將在3000萬至1億克朗之間。

提供替代汽車的選擇 電動輔助單車盛行

2018年開始,在斯德哥爾摩城裡共享單車車站的數量增加一倍至300站,自行車數量增加兩倍至5000輛,並可以選擇安裝電池,讓騎車更輕鬆,以延長行駛時間,傳統自行車逐漸被電動輔助自行車取代。瑞典綠黨的氣候部長伊莎貝拉·洛文(Isabella Lövin)表示,主要希望為通勤者提供「可替代汽車的選擇」。

在全國政策上,2018年所有瑞典人都可在購買電動輔助自行車時獲得25%的補貼,目的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加環保,也更加健康。電動輔助自行車看起來像普通的自行車,但具有小型發動機,因此騎行不太累人,但騎手仍然必須踩踏板。這項補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單這一年就有將近10萬人使用了這項補貼,尤其是老年人。但是由於巨大的補貼額,造成國庫財務吃緊,2019年已取消了這項政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