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名著】 追溯《西遊記》之源

文/龔敏迪 |2020.02.12
1785觀看次
字級

文/龔敏迪

在吳承恩寫《西遊記》之前,唐僧孫悟空西遊取經的故事已經廣泛流傳,其源頭可以追溯到西夏。西夏榆林石窟中有唐僧和孫悟空的形象,出現在「水月觀音經變圖」與「普賢經變圖中」,而且發現有六幅之多。

榆林石窟第二窟中心塔柱兩側甬道南北各有一幅「水月觀音圖」,右下方二人一馬,身披袈裟和尚在隔水遙拜觀音,身後猴面人身者一手牽馬,一手置額前遮陽遙望,只是馬不是白馬,而是棗紅馬;二十九窟北壁也有二人一馬,躬身與人交談的兩人間,有一圓眼、大嘴、披髮、戴金環者,身後白馬隨行;東千佛洞北邊圖中的二人一馬,和尚穿寬袖袈裟,猴相者也是一手置額前;到了第三窟的西壁「普賢經變圖」中,行膜拜禮的和尚已經頭上具佛光,猴相者也雙手合十了,白馬馬鞍上有蓮花座,座上置放光芒的包裹。從這些壁畫中可以看出,唐僧師徒西遊取經故事的基本脈絡已經具備。

《隋書》載:「黨項羌者,三苗之後也。其種有宕昌、白狼,皆自稱獼猴種。東接臨洮、西平,西拒葉護,南北數千里。」唐玄奘在黨項羌的瓜州收了個徒弟叫石盤陀,他們多深目多鬚,又「自稱獼猴種」,孫悟空的形象由此而來就不難想像了。

黨項人之後建立了西夏政權並推行漢化,一二二七年的被蒙古人滅國之後,他們改稱唐兀人,進入元代,他們中的很多人被派往漢地任官,比如〈河西老索神道碑〉中的老索,就出任了首任順天路最高長官達魯花赤,江南釋教總攝楊璉真伽也是唐兀人。

而元代已經存在雜劇《西遊記》和其劇本,一九二八年日本東京康文社印刷的《雜劇西遊記》上寫有「楊東來先生批評西遊記卷之一,(元)吳昌齡」字樣。吳昌齡是山西大同人,其生活前期曾在內蒙從事過軍屯,後期升任婺源知州,與很多唐兀人的經歷相似。元代鍾嗣成《錄鬼簿》將其列入「前輩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很多唐兀人在進入明朝後就與當地人融合了,吳承恩祖上是否也是唐兀人無從考證,但唐兀人的傳說故事,容易成為他的寫作素材已經不言而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