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上路 雅加達整治塞車第一步

潘楠慕 |2020.02.02
1948觀看次
字級
雅加達已陷入塞車地獄,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圖/美聯社
雅加達加速建設捷運、輕軌等大眾運輸系統。圖/法新社
傳統公眾運輸系統老舊不便,讓民眾寧可選擇叫車服務。圖/美聯社
空氣汙染傷害健康,環團主張不應限制無汙 染的單車。圖/美聯社
行車時情緒失控,容易釀成悲劇。圖/美聯社
情緒管理失當,可能引發糾紛。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印尼經濟快速成長之際,都會區人口密度迅速攀升,尤其是首都雅加達,目前人口數已逾三千萬。然而,基礎公共設施建設跟不上人口成長的速度,導致嚴重塞車和空汙問題;當局已決定效法歐洲,盼以多管齊下的政策徹底整頓交通問題。

印尼已成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國內生產毛額(GDP)在二○一七年已突破一兆美元,並持續成長,總人口達二億七千萬人。但據印尼政府統計,塞車每年對雅加達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六十五兆印尼盾(約新台幣一千四百億元),並嚴重傷害雅加達的空氣品質。綠色和平組織(Green Peace)宣稱,每年約有七千名雅加達居民因空氣汙染致死,逾兩千名嬰兒出生時體重不足。

官員指出,雅加達地區的公共運輸乘載量不足、品質不佳,降低民眾使用意願,是塞車的主因。

雅加達早已建立快捷巴士系統(BRT),有多種類型的公車,包括雙層巴士、中型接駁公車以及小型巴士。但當地的票務系統過於複雜,缺乏整合;例如,通勤電車和火車的車票無法在搭乘公車、捷運或輕軌時使用。公車、捷運及輕軌的車票可通用,但加值非常不便,一些小型巴士甚至只能付現搭乘。

不僅如此,雅加達的公車過於老舊,設備落伍;這些因素,讓許多民眾寧願支付較高的費用,選擇Go-Jek及Grab等網路叫車服務,導致私家車及機車的數量持續成長。據印尼機車產業協會(AISI)的資料,二○一九年雅加達的機車已超過一千五百萬輛,私家汽車則超過四百萬輛。

雅加達市政府交通局決定師法歐洲和其他國家,全力解決交通壅塞;當局正研議各種政策,包括興建新的大眾運輸系統、整合現有交通工具、推出補助優惠、強制收費及高乘載、限號上路等。他們也準備參考歐洲城市的先例,如愛爾蘭都柏林的「計程車共享」(shared taxi)和「計程車公車」(taxi-bus),取代私家車輛。

去年,雅加達的第一條捷運(MRT Jakarta)開通,第一條輕軌也開始營運,有助大幅改善雅加達地區的公共運輸。此外,當局也持續改裝或升級接駁公車,提高民眾搭乘意願。

官員指出,在整合方面,雅加達已在二○一八年發行公車、通勤電車、捷運以及輕軌通用的電子車票,並在接駁車上增廣設讀卡機,希望讓公眾運輸網路更綿密,增加民眾搭乘時的便利性。此外,當局也祭出各種優惠措施,包括對公共運輸業者的補助,以壓低票價。

專家指出,在公眾運輸服務日益完善後,便可開始推行收取通行費、塞車稅和管制措施,有助大幅減少私家交通工具的數量。雅加達市政府已宣布,今年起主要幹道將開始收費。

高乘載和依據車牌單雙號限制上路,也能顯著減少車流量。雅加達交通局指出,採取限號措施後,行車速度已提升百分之十,搭乘公眾運輸系統的乘客數增加百分之十三,確實有舒緩塞車的效果。

雅加達市政府表示,從都市現代化、經濟、環保或健康的觀點來看,改善交通問題勢在必行;當局已持續檢討並參考外國城市的措施,今年起將加速推動改革,讓民眾不再為塞車所苦。

禁騎鐵馬 加爾各答開環保倒車

為了整頓交通壅塞,印度大城加爾各答數年前頒布法令,禁止民眾在六十四條主要道路上騎乘自行車或其他人力驅動的交通工具。反對者認為,這項荒謬的政策有違環保趨勢,且影響許多民眾的生活,呼籲當局予以撤銷。

加爾各答許多民眾仰賴自行車通勤代步,專家估計,禁令頒布前,當地每天有兩百五十萬趟的交通靠自行車完成,是印度境內唯一自行車通行次數超過汽車的城市。

然而,加爾各答市區的道路,無法消化包括自行車和其他車輛在內的大批車潮,導致交通壅塞。為了解決亂象,當地政府決定管制自行車,違者將遭罰款。

然而,加爾各答的所得水準不高,許多民眾無力購買機車或汽車;禁令一出,隨即引發民怨。政府官員解釋,由於主要道路的空間不足,才在評估後禁行單車,但並非全面管制,民眾仍可在其他小路、街道上騎乘。

這個理由並不足以說服那些收入低下的民眾,許多人仍鋌而走險騎乘自行車;反對者還指出,如果以妨礙交通為由禁行單車,汽車與機車也應該一視同仁。他們痛批,當局無力解決交通問題,竟以最弱勢的族群為目標,卻沒有處理真正導致壅塞問題的汽、機車等亂源。

環保團體也指出,在全球領袖和聯合國等組織探討如何解決氣候變遷問題之際,加爾各答卻無視空汙和地球暖化危機,大開環保倒車。更諷刺的是,印度正是空氣品質最糟的地區之一,德里、加爾各答的空氣品質指數,都已淪至「非常不健康」和「危害」水準。

抗議團體「單車呼吸」(Ride 2 Breathe)表示:「空氣汙染日益嚴重,必須盡快採取行動,政府應該鼓勵以有助環保的自行車取代汽機車通勤。」

他們還指出,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推廣騎乘自行車是達成目標的要點之一,並在去年宣布六月三日為「世界單車日」;不僅如此,許多研究已證實單車有益身心健康;他們強力呼籲加爾各答政府順應潮流,盡快廢除不合時宜的單車禁令,讓加爾各答成為乾淨、環保、健康的城市。

遠離路怒症 行車才平安

英國道路安全研究機構「老經驗駕駛人指引」(GEM)發表二○二○年道路安全建議,包括視力檢查和情緒管理。

GEM指出,許多駕駛人忽略了定期視力檢查的重要,可能影響行車安全。他們指出,駕駛人視力良好,有助大幅降低車禍和其他事故發生機率,拯救許多生命,因此提出「二○二○視力2.0」目標。

道路安全官員沃斯(Neil Worth)強調,所有駕駛人都應確認視力狀況無虞後才上路;他說:「每年因視力不佳導致的致死或嚴重受傷事故已逾三千起;許多人沒注意自己的視力逐漸衰退,讓自己和其他人面臨危險。」

以英國為例,駕駛執照的考試雖已納入視力測驗,但考取駕照後,在七十歲前都不需檢測。GEM認為這項規定應予修改,也建議駕駛人至少每兩年接受一次視力檢查。

GEM也重申情緒管理的重要,尤其是「路怒症」(Road Rage)的防止。「路怒症」是指一些駕駛人一旦手握方向盤就容易暴躁發怒,進而出現攻擊行為,包括粗鄙手勢、言語侮辱、危險駕駛,嚴重危及行車安全。

GEM表示,多數行車衝突來自互不相讓,如果發現不禮貌甚至違規的駕駛行為,不需頻繁使用喇叭或以手勢、言語挑釁,以免彼此的不滿情緒升高。GEM研究發現,可能發生衝突時,如果其中一方讓步,憤怒情緒通常能迅速降溫。

此外,若不慎犯錯或侵犯他人駕駛權益,只要主動致歉,通常就能緩解情緒。GEM呼籲,「路怒症」已釀成許多悲劇,駕駛人應謹記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時也應尋求心理輔導,才能提升道路安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