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轉型】 選舉、抽籤與公投

文╱大衛.凡.雷布魯克 譯╱甘歡 |2019.12.22
1599觀看次
字級
公投,讓人民接住一項別人從窗戶扔出來的、已經完全擬定好的法律提案。圖/資料照片

文╱大衛.凡.雷布魯克 譯╱甘歡

我們的民主因為局限於選舉,正逐漸趨於毀滅,而選舉最初產生的目的,卻從來不是作為民主的工具。這句話總結了我在前三章發展的論點。在第四章,我探討了如何重新推行一個歷史上更為民主的工具︰抽籤。

但如果沒有任何改變發生呢?如果各國政府、政黨以及政客都提出︰「抽籤確實不錯,但我們這些年為人民做的事還不夠多嗎?難道我們沒有想出不計其數的新民主工具嗎?」他們所言非虛。在愈來愈多的國家,憤懣不滿的人都可以向申訴專員提出控訴;有想法的公民時常可以透過公投表達自己的意見;任何人徵得了足夠數量的其他公民簽名,都可以將議題以「公民倡議」的形式提上議程。這些公民參政形式都是近幾年才問世的,在此之前,政府主要與工會、理事會、委員會以及自己進行對話。

這些新型民主工具確實極具價值,尤其有組織的公民社會已經失去原有話語權,但它們還遠遠不能滿足所需。公民倡議活動像放瓶裝牛奶一樣把人民的需求放在了立法者的門口,但僅此而已。公投讓人民接住一項別人從窗戶扔出來的、已經完全擬定好的法律提案,然後他們才可以無所顧忌地衝向自己喜歡的議案。公民和申訴專員間的對話在花園裡展開,這離立法流程距離尚遠。(可以將申訴專員看作政府雇用的園丁︰他時不時地與鄰居們閒聊一番,側耳傾聽他們的種種煩惱。)

民主機器已失靈

這些工具當然都是新型的,但它們仍小心謹慎地將普通民眾排除在外。立法機關的大門和窗戶仍緊鎖著,無人能自由進出,哪怕從其一旁的貓門也無法進入。在當前經濟和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種對民眾的恐懼應為我們敲響警鐘。政治把自己關在高牆林立的城堡之中,戰戰兢兢地躲在裡面觀察著大街上的喧嘩嘈雜,這絕非有益的態度,只會增加公民的不信任,並引起進一步的社會動盪。

如果不進行大幅度的調整,這一制度很快就會油盡燈枯。眼下,選民棄票率愈來愈高,政黨成員們紛紛退黨,普通民眾對政客們不屑一顧,形成政府團隊困難重重,政府運轉效率低下,任期結束後選民嚴厲苛責,民粹主義、專家治國論以及反議會制大行其道,希求更高參與度的公民愈來愈多,而他們的嚮往之情加速地轉變為沮喪失望。此刻,我們就該意識到,我們的民主機器已經出現了太多故障。然而,留給我們進行改革的時間非常有限。

解決辦法相當簡單︰要麼政治主動把大門完全敞開,要麼憤怒的人民立馬衝破大門,他們高喊著「沒有參與就不得徵稅」的口號,衝進來打碎民主制的家具,摘下權力的水晶吊燈。

這可絕非憑空捏造。在本書即將付梓之際,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發布了最新的「全球貪腐趨勢指數」(Global CorruptionBarometer),其調查結果讓人震驚不已。該報告顯示,各國政黨是最為腐敗的政治機構。在西方所有民主機構中,政黨位列腐敗貪汙之榜首,而歐盟的相關資料也不堪入目。

這一現狀還會持續多久?當然不會太久。如果我是政客,我會寢食難安。作為一名熱情的民主主義者,我已感到難以成眠。這是一顆不定時炸彈,目前看來我們的國家似乎風平浪靜,但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猶如一八五○年工人問題似乎已得到妥善解決時的寧靜,即長期嚴重不穩定前的寧靜。那時是要爭取投票權,而現在是要為發言權而奮鬥,但從本質上講,兩場戰鬥都要爭取政治解放、民主參與。我們必須將民主去殖民化。我們必須將民主民主化。

還是那句話︰我們還在等什麼?

(摘自《反對選舉》,聯合文學出版)

作者簡介大衛.凡.雷布魯克

(David Van Reybrouck)

1971年生於比利時布魯日,在魯汶大學、劍橋大學修習考古學及哲學,於萊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是參與式民主的倡議先鋒,2001年創立民主創新平台G1000公民高峰會,並在比利時、荷蘭實際推動多次參與式民主實驗,德國《每日鏡報》稱其為「歐洲知識分子中的佼佼者」。他是同代人中備受推崇的文學及政治作家,前一部著作《剛果:一個民族的史詩》(Congo:The Epic History of People)榮獲19個獎項,銷售50萬冊,譯成多國語言出版,《獨立報》盛讚「大師傑作」,《紐約時報》亦給予「壯闊恢宏」的評價。此外他亦著有小說、劇本,也是詩人,創立布魯塞爾詩文社(Brussels Poetry Collective),自2001年起擔任法蘭德斯筆會會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