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準你這樣算的?】 我們如何丈量尺寸

文/摘自《我們如何丈量世界?:從生活的單位看見科學 |2019.12.10
1979觀看次
字級
衣服尺碼 衣服的標準尺碼其實一直到1940年代才出現,在此之前,窮人要不自己做衣服,要不就是穿別人的二手衣。在19世紀,家境沒這麼寬裕的歐洲女性出嫁時都穿黑衣,因為這件衣服可能是她們這輩子唯一一件量身訂做的衣服,當丈夫過世時,這件衣服就能當作喪服。這樣的想法雖然一點也不浪漫,卻十分實際。圖/兔兔肉

文/摘自《我們如何丈量世界?:從生活的單位看見科學的趣味》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衣服尺碼

衣服的標準尺碼其實一直到1940年代才出現,在此之前,窮人要不自己做衣服,要不就是穿別人的二手衣。在19世紀,家境沒這麼寬裕的歐洲女性出嫁時都穿黑衣,因為這件衣服可能是她們這輩子唯一一件量身訂做的衣服,當丈夫過世時,這件衣服就能當作喪服。這樣的想法雖然一點也不浪漫,卻十分實際。

衣服尺碼標準化是從美國內戰時代開始的,當時國家需要大量制服,製衣工廠遂取代家庭工業。北方軍的制服依據士兵的肩寬與身高,從1至10號訂立了十個尺碼。製衣廠商注意到這個做法後,紛紛將標準尺碼的衣物引進大眾巿場。

第一個為女性而設的尺碼標準是從8號到40號,問題是這些號碼指的不是尺寸,而是年齡─8號衣服適合標準身材的8歲女生─這種荒謬的設計註定失敗。當製衣商終於醒悟到這一點,他們已經每年虧損1,000萬美元。於是他們在1932年向農業部尋求援助,雖然此舉令人費解,但農業部的確提出了一套做法。農業部進行了一項測量計畫,找來1,500位高矮胖瘦的受試者,測量他們身上59個不同位置的長度,製作出一套有27個尺碼的尺寸標準。然而測量過程太過複雜,加上受試者多為社會經濟地位不高的白人,身材偏大。1948年,美國郵購局轉而向國家標準局求助,希望以相似但更完善的測量方式為女性空軍訂定制服尺碼。

雖然國家標準局花了10年才完成這套標準,但成果已經與我們現在通用的尺碼相當接近:最小為8號,最大為38號,並且以T(tall)代表大號、R(regular)代表中等、S(small)代表小號。不過有網路購物經驗的女生都知道,單憑標籤買衣服很容易買到不合身的衣服。19世紀的郵購公司也碰到同樣的問題,導致售出的衣服有一半都因為尺寸不合被退貨。現在已經有公司使用3D人體測量技術,顧客只需要輸入自己的身材尺寸,就能選購真正合身的衣服。這項技術加速了線上訂製、設計及製造的服務。

英寸

很多古代測量單位都是以身體部位或體積固定的物件為基準,英寸則是兩個基準都用上了。英寸的字源是拉丁文uncia,意思是「十二分之一」。當時成年男性的拇指關節平均寬2.54公分,也就是1英寸,於是歐洲等國家多以拇指寬度作為量度單位。這就是為什麼在法文、西班牙文等歐洲語系中,「拇指」和「英寸」這兩個字非常相似。

然而拇指大小因人而異,所以威廉一世在1066年征服英格蘭後,宣布以「3顆大麥粒並列的長度」為1英寸。這種以大麥粒為基本單位的測量方式如今幾近絕跡,唯一的例外就是鞋子尺碼。當時愛德華二世指定以大麥粒測量鞋子尺碼,後來英國早已改用「6號、6.5號、7號」作為尺碼標準,但歐洲仍有些國家沿用大麥測量法。所以現在英國很多鞋店都會列出兩種尺碼,如7號/40碼,意思就是7號等同40顆大麥粒的長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