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到拿來壓筍乾 百萬年化石 甲仙人手一塊

 |2019.10.25
1722觀看次
字級
高雄甲仙家家戶戶幾乎都有收藏化石,有人在庭院造景,有的人用來製作筍乾。圖/徐白櫻

【本報高雄訊】「你家用幾百萬年前的化石壓竹筍、我家也是!」高雄甲仙化石數量多,只要問起甲仙居民,幾乎人人都有收藏化石,數量多寡不一,拿來壓竹筍不足為奇。居民說,以前溪流隨處可見化石,撿化石賺外快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現在數量較少,去山上割竹筍,也會不小心撞見有扇貝刻紋的「石頭」,這樣的化石情緣大概只有甲仙人才懂。

芋頭、竹筍與化石被封為「甲仙三寶」。根據《甲仙化石誌》記載,甲仙位處沉積盆地,外淺海與內淺海、半深海的長期交替堆積,所以適合形成化石層,出土化石屬海相的貝類化石,不同於台南左鎮出土的陸相化石,全區九大化石區、總計二百九十九種,年代距今二百萬至五百萬年。

地方人士習慣稱他為「曾祕書」的已故前甲仙公所祕書曾德明,可說是甲仙化石之父,畢生研究化石且完成《甲仙化石誌》,目前甲仙化石館九成以上館藏品由他個人捐贈出來,甲仙人至今感謝他無私提供收藏才有今日規模。

甲仙化石館成立二十五年,館藏化石超過三千件,曾德明扮演靈魂人物,不過他已在四年前辭世。館方指出,曾德明退休後擔任甲仙化石館顧問,天天在館內解說服務參觀遊客。

早年甲仙化石是在地特色商品,不少商店銷售化石,許多外形完整與特殊種類的化石可能在櫥窗內標價出售,遊客花幾百元就能帶回家。曾德明不捨珍貴化石被當商品,公務之餘投入化石研究,常帶著鐵鎚與鑿子到河谷採集化石。

文史工作者游永福說,曾祕書對甲仙化石研究貢獻很大,在採集過程中,曾經遇到毒蛇、迷路與心臟病發等情況,幾乎可說「以生命換來化石」,這份堅持造就甲仙化石館規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