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江南水鄉記行 (上)

文/陳牧雨 |2019.10.22
14510觀看次
字級
中國文明源自於北方黃河流域一代的所謂中土,也就是中原。一直到晉朝八王之亂後,中原戰亂不斷,最終匈奴攻破中央朝廷。於是在晉建武年間,司馬睿率中原漢族士族臣民從西晉京師洛陽南逃。王導依賴南渡的北方士族,團結江東豪強,協助晉元帝重建朝廷,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中國文明源自於北方黃河流域一代的所謂中土,也就是中原。一直到晉朝八王之亂後,中原戰亂不斷,最終匈奴攻破中央朝廷。於是在晉建武年間,司馬睿率中原漢族士族臣民從西晉京師洛陽南逃。王導依賴南渡的北方士族,團結江東豪強,協助晉元帝重建朝廷,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國中原政權和文明首次大規模南遷。

這次的南遷的群眾盡是名門世族大戶、官宦士紳,故有「衣冠南渡」之謂。同時「衣冠」象徵文明,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遷,同時也帶動了江南經濟、文化的興起。也因此,「江南」從此躍進了中國的歷史舞台。

由於江南的文化人情,甚至風景山川盡屬溫婉、柔媚之美,甚迥異於江北的剽悍、壯闊。因此也產生了許多歌詠江南的詩文,讓江北人對江南有了浪漫的幻想與期待。

其中最有名的是柳永自創的新聲〈望海潮〉:「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此詞流傳廣遠。據說多年之後,金主完顏亮讀到詞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十分羨慕江南的美好,興起了投鞭渡江的征戰野心。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事實並不可考,不過通過柳永的詞作,「江南」確實在中國人的心中,烙下了難以磨去的美麗身影。

除了柳永的〈望海潮〉之外,歷史上有名的「江南」詩詞也很多。比如,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宋代王禹偁〈點降唇.雨恨雲愁〉:「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等等,都可看出「江南」總與「水」有密切不可分割的連結關係。

確實,江南多水,因此孕育出中國人心目中最美麗的江南風光代表:「西湖」。

蘇軾這樣描繪西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然而,畢竟西湖是個風景遊覽區,並非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真正的江南水鄉,事實上,應該指的是許多依水而居的小鎮。居民枕水築屋,居家後面就是小河,吃的用的盡取諸河水。船影並水光搖曳,小拱石橋橫河而掛,樹影、屋影、橋影倒映在水面,交織成一幅幅江南水鄉的美景。

類似這樣的江南古鎮,比較有名的如:周莊、同里、甪直、西塘、烏鎮、南潯、千燈鎮等散落在浙江及蘇州一帶,除了吸引許多懷舊的遊客前來觀光,並且也成了近代許多畫家描繪的題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