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網歷史】牛皮割地 吹牛皮的神話

文/曾詩耘 |2019.09.10
2264觀看次
字級

文/曾詩耘

前往安平古堡(熱蘭遮城)的遊客,可能會聽到導覽人員講到當年荷蘭人取得土地的方式:他們跟平埔族人協議購買「一張牛皮大小」的土地,卻偷偷將牛皮剪成細絲,將這些細絲圍成一圈,凡圈內的土地皆歸他們所有,由於協議已成,平埔族人也莫可奈何,但也有人說那塊土地其實是現今的赤崁樓(普羅民遮城)。

一塊牛皮真有可能圍成如此範圍的土地嗎?事實上,此種傳說在台灣非常盛行。《台灣府志》記載:「紅彝荷蘭人由西洋而來,願借倭彝之地暫為棲止,誘約一牛皮地即可。倭彝許之。紅彝將牛皮剪如繩縷,周圍圈匝已有十數丈地。」此處受騙一方正是著名的明朝海盜顏思齊。《台灣鄭氏紀事》記載的是紅毛(荷蘭人)向「本邦人」不惜千金購買「纔牛皮大」的土地。

這些傳說多與荷蘭人有關,受騙方不盡相同。明朝張燮的《東西洋考》表示,佛朗機(西班牙人)「取牛皮翦而相續之」,以此方法奪得呂宋(菲律賓);《澳門紀略》則指出,葡萄牙人以牛皮騙取澳門地區,作為在亞洲的貿易港阜;甚至阿拉伯世界、北美原住民也有相似的傳說。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在其史詩《埃涅阿斯紀》紀載:流亡的狄多公主最後以相同方式取得北非突尼西亞,建立迦太基城,成為羅馬數百年後的勁敵;這是此類型神話中最早的紀錄,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由此可推測,「牛皮割地」並非事實,而是脫胎於西洋文化的故事。這些傳聞輾轉散播至東亞各處,衍伸出許多不同的版本,並突顯「入侵方」的狡詐及「受騙方」的壓迫。對此傳聞,清朝官員王必昌在《重修台灣縣志》持懷疑的眼光,而日治時期以降的學者均將之視為傳說,並且比較各地的版本,試圖探討文化的傳播及變遷。

筆者認為我們不需對傳說的破滅感到失望,其實,詮釋「牛皮割地」背後的符號意象,比起驗證它的真假來得更加重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