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數十萬口爛牙 等86醫師到宅救

 |2019.09.02
1544觀看次
字級
扛沉重設備上樓,是到宅牙醫師的日常。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二十八歲的「小成」十三年前因打球意外變植物人,牙齦紅腫、長滿結石、口氣差,很需要醫師前來看牙。和小成類似處境者全台約數十萬人,但能夠到宅醫療的牙醫卻不到百位。

特定身心障礙者和自我照顧能力有限的失能長輩,出門不方便,如果沒有牙醫上門來,也許就是一口臭爛牙。根據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全台灣目前僅八十六名牙醫師實際投入在宅醫療,但有需求者可能高達數十萬人。

醫師跨出診間舒適圈,投身到宅看牙,很多關卡要突破。牙醫全聯會全民健保牙醫門診總額特殊計畫召集人簡志成說,診間有充足的醫療設備,可執行複雜的治療,到宅服務卻可能花兩到三小時才看一個病人,手邊設備也有限制。

簡志成說,有些失能病患的生理狀況比較複雜,不乏插管病人,就算僅執行簡單的洗牙,也可能因嗆咳導致病人生命危險,增加醫師執業壓力。

牙醫出診的環境不比診間舒適,甚至連診療椅都沒有,牙醫師只能克難因應。出診一趟要帶重三十公斤以上的移動設備,包含簡便型馬達、洗牙補牙設備、抽痰機和藥品,有時候一扛就得扛到公寓五層樓。

另一名從事在宅醫療的牙醫李天騰也說,到偏僻地區服務時,光要從地圖找到案家位置就很困難;案家在市區又有停車困擾,好不容易找到停車場,又要扛著數十公斤的儀器步行五到十分鐘。

目前牙醫到宅治療每次可申報健保點數五千七百點,看似給付優渥,但簡志成說,到宅服務有許多無形成本,帳面看不出來,難以用健保給付涵蓋。

到宅牙醫社會公益性強,身心障礙聯盟祕書長滕西華說,單靠「醫師做愛心」,會陷入政策難以為繼的困境。

滕西華認為,政府提供給付誘因之外,也要思考如何降低醫師到宅服務的風險,當醫師離開診間的安全領域,因案家病況多元,也可能不穩定,醫療設備又相對缺乏、增加醫療糾紛風險,應思考救濟制度,而不是全讓醫師承擔。

衛福部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韓佩軒坦言,相對於開業,牙醫師做在宅服務「挑戰很大」;觀察發現,近年從事在宅醫療的牙醫有緩慢成長,但因應未來需求,人力還有許多成長空間;未來居家醫療整合團隊也會納入牙醫師,收案來源更廣,也希望願意投入的牙醫能增加,提升量能跟品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