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時光】 關於青果會社的那些

文/徐禎苓 |2019.08.26
1513觀看次
字級

文/徐禎苓

那時候,食品路還沒有拓寬,小小一條馬路蜿蜒在田地間。這條不起眼的路上有一座日式建築,深青瓦、木造房,屋外種植大片果樹,一派閒適。

這幢屋子大有來歷,起於日治時代,是中部台灣青果物輸出同業組合的新竹分部,專門處理台灣農產品外銷,而對口是缺乏熱帶水果的日本。大家都喚「青果會社」。

後來日本戰敗,一九四五年,國民政府將它改組為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性質不變,依然以日本為主要外銷國,出口香蕉、柑橘和鳳梨。

一九一五年,大正四年,是日本總督府開始深植統治台灣的關鍵年。這年夏天,一則武裝抗日新聞正擾動島嶼。王爺信仰的信徒余清芳為首,以西來庵為根據地,祕密召集抗議分子,他們相約八月五日在噍吧哖街的製糖廠附近突襲日本人。

面對突來的攻擊,日本人恐懼而憤怒的心緒很快反應在殺紅眼的舉措裡,日本即刻派出軍兵,槍枝流彈迅速殲滅只有鋤頭鐮刀的抗議分子,且射殺範圍一度擴及鄰近噍吧哖街的玉井沙仔田庄,日本軍隊幾乎要屠滅整個村里。

就是那一年,總督府一舉施行同化政策。

該年,他們在台中州成立了中部台灣青果物輸出同業組合。自此,台灣果農將採收的果物送去青果合作社,由裡頭的人員從中揀選漂亮的果物,逐一包裝好,放進大竹籠內,準備出口日本。

在新竹,果農主要產橘子。每到成熟時,合作社裝好一大籃一大籃漂亮的橘子,送上新竹火車站,運往基隆港。產銷的流程框架沿用迄戰後。

戰後,青果合作社除了產銷,他們也在屋舍外圍自行種植起一些外來果物,好比國外引進的草莓;抑或改良品種,將桑葚種得又大又甜,像一個實驗性質的園圃。

肥肥大大的果物誘來鄰近小孩,他們趁著晚上,職員們熄燈下班,偷偷摸摸拉開圈在外頭的鐵絲網,鑽進園圃,手電筒照著那些果物,想辦法偷摘來吃。

「我昨天摘到草莓喔。草莓很大顆,但是吃起來酸酸的。」

「多大顆啊?有桑葚大嗎?」阿慶沒有見過草莓,就他的生命經驗,所謂很大顆是像庭院種的桑葚那樣,如小拇指大。草莓是什麼樣呢?

「當然比桑葚大囉。」

「但是草莓又不甜,幹嘛不吃桑葚?又大又甜又好吃。」阿慶想著一年兩季生果子的桑葚,果肉紅得發紫,紫得發黑,好吃極了。

偷吃果物是一回事。身為小學生最常跑去偷摘桑葉。

約莫是三年級吧,學校的暑假作業之一是養蠶。孩子們向大人討錢去文具店買蠶,五毛錢大概能買到四、五隻蠶寶寶。阿慶把蠶寶寶放進月餅盒裡,在盒蓋上戳了幾個洞,裡頭擱幾片桑葉,就開始養了。

阿慶家裡剛好有種桑樹,每天早上直接到院子摘幾片桑葉就好;可是其他同學就沒那麼幸運,他們晚上拎著手電筒,來到青果合作社,躡手躡腳偷摘桑葉。這裡的桑葉因改良變得頗大,相當於一個手掌,比阿慶家裡的桑葉足足大了一半以上。

阿慶養的蠶長得慢,只有小拇指般大,而同學的蠶都養得肥肥大大。養到結繭時,阿慶養的繭好迷你,同學都比他的大上許多。真不曉得為什麼?也許是桑葉大小吧?

阿慶上國中的時候,日式建築拆除,園圃也一併鏟去,原址蓋起長排水泥大樓,鐵絲網則翻修成磚塊圍牆,牆垣掛上新名號──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更名之後,孩子們再也沒有去過,那道圍牆,隔絕了小偷,也隔絕了孩子們的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