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滋味 重溫百年食涼文化

曹麗蕙 |2019.08.26
2669觀看次
字級
「迪化二○七博物館」大面積開窗設計,相當明亮。 圖╱記者曹麗蕙
日治時代百年冰桶。圖╱記者曹麗蕙
「迪化二O七博物館」前身為「廣和堂藥舖」,建築因地限制,發展出特殊圓弧形立面,具簡潔線條的現代主義特色。圖╱迪化二○七博物館提供
青草茶店的涼方,教大家從體內開始降溫。 圖╱記者曹麗蕙
19種不同尺寸的傳統冰杓。圖╱記者曹麗蕙
館內有蜜蜂採蜜、老山高麗蔘和葡萄等磨石子作品,展現富有時代感的台灣工藝之美。 圖╱記者曹麗蕙
古早冰箱、刨冰機與豆花攤。 圖╱記者曹麗蕙
1940年代台灣賣冰車。 圖╱記者曹麗蕙
館長華安綺。圖╱迪化二○七博物館提供
「迪化二○七博物館」今年盛夏變身為「二零七冰菓室」。 圖╱記者曹麗蕙

炎炎盛夏,高溫轟炸,不少民眾因酷熱難耐,大呼「離不開冷氣房」,冰品與冷飲更是暢銷熱賣,但你知道在沒有冷氣的時代,台灣先民有何消暑涼方?台灣又是何時開始吃冰呢?

「迪化二○七博物館」特別「清涼」變身為「二零七冰菓室」,推出「食涼—夏天的滋味」特展,邀大家一窺從1897年到今日,台灣跨越百年的食涼歷史,重溫古早味的涼夏。

日治時代 開啟吃冰風氣

館長華安綺表示,展覽特地從日治時代的《臺灣日日新報》中爬梳相關文史資料,民眾一踏進展場,就能從報導中得知原來台灣高溫不只發生在現代生活,自1897年有紀錄以來,新竹測候站就曾在1927年測到創下台灣第四高溫的39.4度。「也因為天氣的炎熱,人們易中暑,但喝生水對健康有害,因此當時『奉茶』行為被視為美德,還能登上報紙呢!」

此外,日治時代是台灣製冰產業的萌芽,第一台製冰機進口到大稻埕後,其他製冰廠陸續誕生,開啟台灣吃冰的風氣,華安綺分享「沒有製冰廠前,冰塊多是從香港和日本北海道海運來台」。除了吃冰,電扇也是日治時期的產物,「當時要用電扇得向電力公司申請,更是早年計算電費的方式之一,由電力公司統一裝設。」

賣冰車 勾起兒時回憶

在展覽中,不僅可以看到日治時代的「百年搖搖冰木桶」,「1940年代台灣賣冰車」更是吸引大眾目光。華安綺笑說,這台腳踏車有四個冰桶,內部都是玻璃膽,早年賣冰老闆和民眾還會玩電動轉盤或是手動轉盤遊戲,運氣好的贏家就能用大冰杓挖冰,運氣較差的人就只能得到小冰杓的冰品。

當時這種民間小樂趣,讓民眾玩得不亦樂乎,連不少來逛展的阿公、阿伯看到賣冰腳踏車,都勾起「孩提時的回憶」。

在「來喝涼茶及涼水」區,則能看到青草茶店體內降溫的退火涼方,並介紹台灣各地的獨特飲料─如高雄的阿婆水、台中的羅氏秋水茶、台北迪化街六一散、澎湖的風茹茶等。

另外展覽中還能看到盛行於1950年代卻已消失的台灣在地廠牌汽水,如双富、双喜、七星、七美、榮冠、仙露、仙桃、白梅、白菊、泉興、三和,懷舊感十足。

昔日冰菓室 最佳相親地點

「以前的冰店就像今日咖啡廳、交誼廳,許多長輩都是在冰店、冰菓室談戀愛、約會。」當華安綺介紹到2樓「台灣好冰」展區時,逛展的民眾頻頻點頭附和:「冰菓室當時還是最佳相親地點,常會看到媒人以及雙方家長帶子女相親的畫面」。

2樓展區還列出「迪化二○七博物館」統計的千份問卷中,台灣人最愛的冰品前五名:1.刨冰、2.雪花冰、3.枝仔冰、4.綿綿冰、5.吧噗冰,同時介紹冰品做法與差異,讓民眾既「吃」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台灣民眾最喜愛的配料則由芋圓踢下粉圓(珍珠)奪冠。前10名最愛配料分別為:1.芋圓、2.粉圓(珍珠)、3.糖漿、4.地瓜圓、5.愛玉、6.仙草凍、7.粉粿、8.綠豆、9.薏仁、10豆花。

此外,館方還貼心展出台灣50間古早味食涼老店,以及迪化街食涼地圖,讓民眾逛完展覽,就能前往品嚐屬於台灣夏天的涼快滋味。「食涼—夏天的滋味」展期自7月18日至12月15日止。

磨石子工藝之美

列為歷史建築

「迪化二○七博物館」前身為「廣和堂藥舖」,起建於1962年,建築外型具簡潔線條的現代主義特色,特殊圓弧形立面、大面積的開窗設計,搭配彩色瓷磚外牆,在鄰近多屬仿巴洛克風格外觀的街屋群裡,相當獨特。

博物館內數處均有技藝精湛的磨石子作品,包括「蜜蜂採蜜」、「老山高麗蔘」、「葡萄」等工法細緻,加上磨石子樓梯扶手曲線的優雅,顯出富有時代感的台灣工藝之美,並被台北市政府列為「歷史建築」。

「迪化二○七」創辦人陳國慈,來自香港,因感嘆小時候生活記憶的建築都快消失,覺得「老房子的保存很重要,能連結土地和記憶」,曾認養經營「台北故事館」12年的她,2016年承購廣和堂建築後,於2017年創辦「迪化二○七博物館」,創造老房子的新生命。

最難得的是,「迪化二○七」今年成為全國首例在《博物館法》通過後,以「個人名義」獲得「私立博物館」設立登記,同時也是台北市首座完成「私立博物館」設立登記的私有博物館,創下台北市文化資產活化與經營的重要里程碑。

館長華安綺說,創下雙重先例最重要的意義,是對經營老房子、日後想投入私人博物館的「個人」來說,有了可依循的典範,「相信可帶起台灣老房子成為博物館風潮,期待將來有更多小型社區型博物館出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