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剪刀技藝傳承人》俞宋桃 不放棄的鐵匠立志傳承 文/記者劉方強、汪海月 |2019.07.21 語音朗讀 174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打磨剪刀半成品。圖/新華社 鍛打剪刀。圖/新華社 俞宋桃檢查剛製作的剪刀。圖/新華社 文/記者劉方強、汪海月 「磨剪子嘞——戧菜刀!」這樣的吆喝聲已在歷史的記憶中漸行漸遠,但五十四歲的鐵匠俞宋桃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剪刀鋪,叮叮噹噹敲打著「後山剪刀」。 後山剪刀起源於安徽省涇縣丁家橋鎮後山村,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末年。它因為宣紙技藝中的剪紙工序而存世,開始主要以方口沉重的宣紙剪為主,而後才出現了薄口尖頭的普通剪刀。 「製作一把剪刀需要經過裁鐵、出坯、淬火、磨口等八十多道工序,純手工製作。」俞宋桃說,「每一道工序都是環環相扣,必須精工細作,最後才能打出一把合格的後山剪刀。」後山剪刀硬可斷鐵、軟可剪棉,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學徒結束工廠倒閉 十五歲那年,俞宋桃進入當地剪刀廠,跟著姨父學習手工製作剪刀。一九八○年代,後山剪刀生產進 入鼎盛時期,年產剪刀二百多萬把,成為涇縣僅次於宣紙、宣筆的工業產品。俞宋桃回憶,那時候行業蓬勃發展,這份工作可謂是「鐵飯碗」。 然而,當他四年學徒生涯結束,剪刀廠卻開始走「下坡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手工製作剪刀的需求逐漸下降,後山剪刀也慢慢被機械化生產的剪刀所替代。 一九九三年,丁家橋鎮剪刀廠倒閉,人們紛紛轉行。俞宋桃也無奈回家務農,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後山剪刀的生產和傳承,自己在家開起了一個人的「剪刀廠」,每天依然叮叮噹噹敲打著「後山剪」。 「幾天不打剪刀我渾身就不舒服,聽不到『叮叮噹噹』的敲打聲我耳朵就癢癢。」俞宋桃說,「有一次我去商場買東西,聽見一位顧客問店家有沒有後山剪刀,店家隨口回答『現在已經沒有後山剪刀了,沒有人做了』。」聽到這樣的對話,俞宋桃更堅定了傳承後山剪刀製作技藝的決心。 尚未消失還有傳承 為了更好地保留後山剪刀製作技藝,他走訪名師,挖掘傳統製剪工藝,熟練掌握了後山剪刀生產的整個流程。近年來,俞宋桃還請出老師傅幫忙製作、宣傳後山剪刀,使瀕臨失傳的手工製剪技藝得以傳承和發展。 在傳承的同時,俞師傅還不斷創新,現在已經能夠生產四十多個不同型號的產品。從巴掌大小的藝術剪紙專用剪刀,到一公尺多長的工業用剪刀,從刺繡專用剪刀到宣紙專用剪刀,他的產品受到使用者的青睞。 二○一四年五月,「後山剪刀製作技藝」被安徽省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俞宋桃也被命名為「後山剪刀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隨著年齡的增加,俞師傅的體力也開始下降,每天敲打鐵錘的次數隨之減少。他現在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傳承人的培養和後山剪刀的宣傳推廣。他還把後山剪刀製作技藝的整個流程進行了詳細歸納總結,形成書面文字,交給了縣檔案館。 「由於鐵匠工作比較辛苦,現在年輕人也不願意學,所以只能一點點來,每天教他們四五個小時,循序漸進,還得和他們做思想工作。」目前,有四五個年輕人跟著俞師傅學習剪刀製作。 每做完一把剪刀,俞宋桃都不忘在上面打上鋼印「後山」二字,表明剪刀的「出身」。「當人們看到這兩個字時,就會知道後山剪刀還沒有消失,依然有人在製作。」俞宋桃說。 前一篇文章 《雕「儺」非遺傳承人》王國華從不務正業到創出事業 下一篇文章 南京大量數控科技公司總經理簡禎祈「宅」在工廠做好管理 熱門新聞 01昆士蘭青年成長營 個個都是馴龍高手2025.10.1302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叢林的管理法⑥2025.10.1203國道客運慘澹 運量較疫前減36%2025.10.1204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善因妙果2025.10.1305川普將訪埃及 尋求國際支持加薩和平計畫2025.10.1206朝鮮閱兵式 官兵騎白馬亮相2025.10.1207貿易戰再起 美加徵中100%關稅2025.10.1208馬克宏再任命勒克努 出任法總理2025.10.1209花蓮光復鄉清淤 急需勺子超人2025.10.1210【詩】 寫在秋分之前2025.10.1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孟戲傳承人】李安平 孟戲人生 高腔傳世【酉陽陽戲傳承人】陳永霞 一手耕田一手戲【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 病原在哪裡 疾控人的戰場就在那裡【數學家】張益唐 AI時代要多學一點數學【文學音樂人】單丹的文學歌詞人生【東台髮繡傳承人】陳伯余 從傳承中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