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日本賞梅記補遺(下)

文/陳牧雨 |2019.07.02
7163觀看次
字級
二○一九年三月十六日清晨,我們的車子停在海拔兩百公尺山間的月之瀨梅林公園的門口。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月瀨梅溪

二○一九年三月十六日清晨,我們的車子停在海拔兩百公尺山間的月之瀨梅林公園的門口。

我們甫從停車場步入園區,大夥兒就被一棵生長在庭院的紅色垂枝梅所吸引,這棵梅樹約莫兩層樓高,鮮紅的花朵布滿一條條自天而降的垂枝,儼然如小型的紅色花瀑,美麗至極!大家拿起相機拚命拍照不忍離去,無奈由於時間有限,在導遊聲聲催促之下,大家才依依不捨繼續往山上走去。

這個公園其實就是一個山城小鎮,有點類似台灣的九份,傳統日式木造建築的小店或茶館坐落在山坡及石階兩旁,建築間則散落著許多梅樹,品種及花色甚多,有些獨立綻放,也有些群聚而成林,配合著古色古香的日本院落景觀,甚是迷人。

園中有一觀景台,從台上往下遠眺,月瀨溪盡入眼中。溪道蜿蜒,溪水澄碧,兩岸山上盡是梅林,岸邊臨水處亦遍植梅花,可惜我們時間不多,只能遠觀。不過,思及齋藤拙堂所言:「十村之梅不知幾萬株,然不盡臨谿,臨溪者最為清絕。」未能臨溪賞花,是一大遺憾,不過也留與來日有再來的誘因,想來也只能以此自我安慰了。

另外,宋代杜耒有句:「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或許拙堂受了這詩句的影響,特意安排了月下賞梅,原文節錄於下,並稍作譯釋,雖不能親賞,臥遊可矣:「時將二更。月色清朗。步抵真福寺。枝枝帶月。玲瓏透徹。影盡橫斜。寶鈿玉釵錯落滿地。水流其下。鏘然有聲。覺非人境。傍岸西行。前望月瀨。水清如寒玉。漾月影蹙作銀鱗。而兩山之花倒蘸其上。隱約可見。一棹中流。山水俱動。吾平生之願至是酬矣。」

月光映在水上,產生如魚鱗般銀色的波光,溪水兩旁的梅花倒映在水上,當船筏過,只見山與水皆在溪中晃動。拙堂寫來讓我們讀之如親臨勝境,生動無比,真不愧是一代大文豪。

賀名生梅林

賀名生梅林位於奈良縣五條市西吉野町北曾木丘陵,從山腳到山腰,種植了兩萬多棵梅樹。這裡是日本最有名的賞梅名所之一,每年二月到三月梅花盛開時節,整個曾木丘陵的山坡上以及山谷間夾雜綻放著紅的、白的、粉紅的梅花,形成一大片花海,一眼望去,氣勢磅礡,甚是壯觀動人。

據說,這裡種植梅樹的歷史起源甚早,從十四世紀開始,就有歌頌此處梅花的詩歌留傳下來。最早期,當地人是為採收梅子而種起了梅樹,後來規模逐漸擴大,到了十九世紀,才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我們倘佯在梅林之間,近觀梅幹的杈枒嶙峋、以及品味各色的梅花清雅的花容,並遠眺滿山遍野的廣大花海,聞著早晨的空氣中瀰漫著梅花淡淡的香味,時而傳來兩、三聲野鳥的啼叫聲,如此良辰美景,著實賞心樂事,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梅林的入口處附近,有一處賀名生皇宮遺跡,據說是建於室町時代初期,日本古代南北朝時期,南朝天皇曾流亡至此,這裡至今保留著稻草葺房頂建築樣式和冠木門房屋,已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的文化財產。它與梅林相互融合,共構成人文與自然的和諧景觀。

觀賞這些歷史遺跡,除了興起懷古幽情之外,相信在緬懷日本當年南北朝互爭天皇正統的滄桑歷史之中,必更能體悟「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道理。這樣,對於現實人生的是非成敗,必然更能以豁達的心態來面對才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