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博物館 微美幻境 微化石研究的面貌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周圍輝 |2019.06.17
9142觀看次
字級
「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特展」,呈現台灣百年微化石研究的面貌。圖╱台灣博物館提供
台灣博物館外觀 圖╱人間社記者周圍輝
第二單元為「台灣新象」(如圖),以專題方式細數台博館歷史上,重要的博物學家與其重要發現,代表性人物有首任館長川上瀧彌,他主導調查台灣高山植物。素木得一是台灣昆蟲研究開創者,他發現「寬尾鳳蝶」。圖╱台灣博物館提供
「素食主義者」主題,是 昆蟲以植物為食,在餐桌 中透過聽覺與視覺的展示 手法,帶領大家一同來探 索昆蟲與植物的關係。圖╱台灣博物館提供
􂀏 「七嘴八舌」主題讓參觀 者了解不同種類的昆蟲演化 出各種「口器」型式,來取 食不同的食物。圖╱台灣博物館提供
「飛行的色彩」主題讓 大家在欣賞繽紛的昆蟲世 界時,也激發出保育自然 生態的決心。圖╱台灣博物館提供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周圍輝

成立於1908年的國立台灣博物館,建築風格融和希臘、羅馬風格與設計師的創意,不但是國內最古老的博物館,也是人類探索知識的啟蒙地。豐富多元的內容包含人類學、動物學、植物學與地質學,以呈現自然史的博物館為特色,具有收藏、研究、展示與教育等四大功能,讓大家了解我們所生存的地球,也讓世界驚豔台灣是個精采的地方。

館長洪世佑表示,當時日本占據台灣,研究台灣有經濟價值的植物,成立總督府附屬博物館,即台灣博物館的前身。迄今已111歲的台灣博物館,目前館藏有11萬4000多件,其中原住民文物有數萬件,占大多數。

目前台灣博物館正展出「台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台灣」。本展覽回溯台博館源起,即20世紀初,當時稱為「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是台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發現年代」的鼎盛時期。本展覽共分為「發現之道」、「台灣新象」及「過去的未來」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發現之道」,內容是20世紀初,博物學家傳統式的調查,著重親身實地踏查,主張「知識是人走出來的」,代表人物有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

第二單元為「台灣新象」,以專題方式細數台博館歷史上,重要的博物學家與其重要發現,代表性人物有首任館長川上瀧彌,他主導調查台灣高山植物。素木得一是台灣昆蟲研究開創者,他發現「寬尾鳳蝶」。有博物館傳奇標本採集者美譽的菊池米太郎,採集到「黑長尾雉(帝雉)」。台灣礦物研究先驅岡本要八郎,則發現「北投石」。戰後首任館長陳兼善與其學生梁潤生所採集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

第三單元為「過去的未來」,引導民眾思惟,博物館的標本除了能帶人們回到過去,是否也能讓大家反省當下、展望未來呢?展品回答了此問題。第一件是台灣雲豹標本,野生族群已經在2014年正式宣告絕跡。館藏雲豹標本不僅是過去物種歷史記錄,也是通往未來的重要鑰匙,其中的遺傳資訊為未來重建物種提供可能的線索。博物館裡的老標本也為當代創作者提供充份的素材與靈感,泰雅族織藝師尤瑪.達陸的〈古虹新姿〉與多媒體藝術家王俊傑的創作〈過去的未來〉,這兩件都是當代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它的靈感來自博館內古老織品的紋樣與各種標本型態,衍生發展出新舊交融的裝置藝術作品,在博物館裡,「過去」也就是「未來」。

特展一

昆蟲與植物的愛戀變奏曲特展

想了解昆蟲與植物的愛恨情仇,及各式各樣的昆蟲如何適應生態環境嗎?昆蟲取食植物,有些植物也會誘捕昆蟲,開花植物以鮮豔色彩與散發香氣吸引昆蟲,靠昆蟲傳遞花粉以傳宗接代,演化的力量讓昆蟲與植物相互合作,成為最佳的生命共同體。本展透過科技,結合豐富圖文與昆蟲標本,搭配VR虛擬實境,精心規畫「昆蟲星球」、「七嘴八舌」、「素食主義者」、「昆蟲順風車」、「昆蟲媒人婆」、「最佳拍檔」、「致命陷阱」、「飛行的色彩」等8大主題。

例如在「七嘴八舌」主題中,讓大家了解各式各樣的昆蟲是取食多樣化的食物,生物學家將昆蟲的嘴巴稱為「口器」,依其取食特性,不同種類的昆蟲演化出各種「口器」型式,來吃不同的食物,例如:肉食性的蜻蜓與螳螂等昆蟲,以咀嚼式口器來撕裂與磨碎食物;蝴蝶採花蜜,因花蜜常藏在花朵的深處,蝴蝶利用吸管狀的口吻來吸取花蜜。

「素食主義者」主題是昆蟲以植物為食,在餐桌中透過聽覺與視覺的展示手法,帶領大家一同來探索昆蟲與植物的關係;「飛行的色彩」則藉由多媒體與投影的互動,讓會飛的昆蟲翅膀經過光的反射與折射,綻放出美麗的色彩與花紋,讓大家在欣賞繽紛的昆蟲世界時,也激發出保育自然生態的決心。

展覽日期:2018/12/24至2019/09/01

展覽地點:本館 一樓西展間

特展二

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特展

微化石是各類微體生物死亡後所保留的生物殼體總稱,本次展覽結合現代科技與藝術,挑選最具形態之美的4個類別進行介紹,包含有孔蟲、鈣板藻、矽藻與放射蟲,呈現肉眼無法辨識的微小生物,蘊藏著多端的殼體與骨架,讓參觀者認識與感受自然神奇。

科學家的新發現,讓藝術家有更多的靈感。展覽中除了回顧19世紀以來,歐洲國家微化石研究的重要成就,透過精美版畫與相關科學器具,讓大家了解維多利亞時期博物學家對微美幻境的美感追尋,並呈現台灣百年微化石研究的面貌,帶領參觀者了解如何由微化石解讀海洋環境的變遷,引導大家增廣見聞、認識更多的新領域。

展覽日期:2018/06/26至2019/08/18

展覽地點:本館 一樓東展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