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六祖壇經講話 付囑品第十 問題講解 (2)

星雲大師 |2019.06.02
3159觀看次
字級
龍興寺遺址菩薩立像/東魏/山東青州市博物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三)〈真假動靜偈〉的真義如何?

六祖大師在七十六歲時,預知時至,圓寂前,特別再次集眾開示。當時很多弟子難免憂傷悲泣,六祖大師說:「法性本來無生無滅、無去無來,你們何必為生死動念?修行的人應該要毀譽不動、生死不動,因為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無來無去、無生無死,何必有什麼憂喜分別呢?」

於是,六祖大師為大家說了一首〈真假動靜偈〉,偈云: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為真;
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
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
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
若修不動行,同無情不動。
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
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
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
但作如是見,即是真如用。
報諸學道人,努力須用意;
莫於大乘門,卻執生死智。
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
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

這一首偈語,主要的就是說明動與靜:動即生死,靜即涅槃;動即去來,不動就是如來。

在這個世間上,有的人能動不能靜,每天熙熙攘攘,忙來忙去,在動盪的生活裡,倒能生活得自在愜意;如果要他閒下來,靜下來,不要忙,不要動,他的日子就很難過了。有的人能靜不能動,他歡喜安閒,逍遙自在,如果要他稍微勞苦一點,稍微活動一點,他就覺得日子很難過。

動靜如此,貧富也是一樣。世間上有很多的人,能富不能貧,在富貴的時候,他很會生活,一旦窮了下來,日子就很難過了。有的人能貧不能富,他安於貧窮,一旦有了錢,反而引生煩惱,不能自在過日子。

所以,有無、動靜都不是真法,真法是不動不靜。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他頗有禪的修養。有一次,他將自己修行的心得寫成偈語,叫書僮搖船送過江,請江南金山寺的佛印禪師為自己評鑑一下。偈語說: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八風,就是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等八種境界,這八種境界就像風一樣,可以動搖我們的心境,所以稱為八風。

蘇東坡的意思是說,自己已經修行到八風都吹不動的境界了,他心裡想,佛印禪師看了偈語以後,一定會給自己很多的讚美。誰知佛印禪師看完以後,不發一語,只批上「放屁」兩個字,就叫書僮帶回江北給蘇東坡。

接到回信的蘇東坡,看著「放屁」兩個字,火冒三丈,心想:「你這個老和尚!我看得起你,寫一首詩偈請你印證印證,你不稱讚我倒也罷了,怎麼可以出言來損我呢?」隨即叫書僮備船過江找佛印禪師理論。

佛印禪師好像早就算準了蘇東坡要來,站在門口等候,見到蘇東坡,哈哈大笑,說:「學士!你不是已經八風吹不動了嗎?怎麼一屁就把你打過江呢?」

所以,凡夫不識本心,內中不定,則會心隨物轉,但能了知自心,動靜一如,則萬象萬物都可隨心而轉,所謂「一切唯心造」。六祖大師也曾對法達開示道:「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意即誦經貴在明了經旨,心行體會,悟入自性,便能因轉經功德而受用不盡;若口誦心不悟,縱使誦念千百遍,反被經法機境所轉,愈自迷亂本心。因此,《楞嚴經》也說:「若能轉物,即同如來。」這也是六祖大師〈真假動靜偈〉的真義所在。

﹙四﹚六祖為什麼不傳衣鉢給弟子?

禪宗自從靈山會上,佛陀將正法眼藏付囑摩訶迦葉,在過去的西天二十八祖,一直到中國六祖,都是衣鉢相傳;然而到了六祖惠能大師臨入涅槃時,弟子法海問:「和尚入滅之後,衣法當付何人?」六祖大師說:「今為汝等說法,不付其衣。」

六祖大師為什麼不傳衣鉢給弟子了呢?原因有三:

●「衣鉢」是紛爭之端,因為傳「衣」、傳「鉢」就會造成門徒弟子之間的紛爭;每一個人都自不量力,總覺得自己的修行很高、很好,自己應該要得到「法」、得到「衣鉢」。六祖大師想到「衣鉢是爭端」,因此不傳。

●六祖大師根據達摩祖師的本意:「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六祖大師實踐達摩祖師的偈語,因此決定以「法」印證,而不傳「衣鉢」。

●所謂衣鉢相傳,傳衣鉢,只傳一個人;如果不傳衣鉢而傳法,則一個人可以得法,二個人也可以得法,乃至一百個人都可以得法。也就是說,假如不傳衣鉢,會有更多的人得到傳法印心,所以,六祖大師說:「我於大梵寺說法,以至於今,抄錄流行,稱為《法寶壇經》。如果你們能珍重守護,遞相傳授的話,這就叫做『傳法』。」

後來,六祖大師準備回新州入滅之際,又有門徒們向六祖大師請問:「大師既曰不傳衣,只傳法,法當傳付何人呢?」

六祖大師說:「法已付給大家,不須再問。我滅後二十餘年,邪法惑亂,擾亂我的宗旨,屆時會有人不惜生命,出來替佛教釐清是非,樹立宗旨,那就是我現在只傳正法,衣不復傳的原因。」

果然,後來六祖大師的弟子神會禪師,在滑台無遮大會中,高樹法幢,大作獅子吼,為六祖定位,使得六祖大師功垂中國文化史上,光輝燦爛,照耀古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