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高雄港〉,是台灣前輩畫家顏水龍先生在1958年的作品,當時他是55歲,作品充滿愉悅爽朗之氣氛。圖/顏水龍
文/廣容
這幅〈高雄港〉,是台灣前輩畫家顏水龍先生在1958年的作品,當時他是55歲,作品充滿愉悅爽朗之氣氛。
畫面近景部分,顏水龍以紅棕色尖塔作為視覺焦點,高塔旁邊都是紅白棕色調的住宅建築物,高低不一,錯落有致。有西式平台洋樓,也有傳統三角屋簷,記錄了當時高雄海港附近繁榮之景況。可以想見的是,當時海港附近人口稠密,也深受國際化影響。
在中景部分,則是七艘大型貨櫃船,黑棕色的色塊遠遠浮現,附近還有三艘小船靠近,可見當時船運之繁忙。在遠景部分,則是以大色塊平塗方式,描繪出遠山及天空之浮雲。灰藍紫浮雲映照藍色天空,悠悠遠遠飄過,感受一種閒適氣氛;以技法而言,是以大面積平塗色塊為主,再勾勒輪廓線。顏水龍先生生動捕捉了當時海港之活潑颯爽氣氛,也記錄了1960年代高雄港之人文風貌。
顏水龍1903年出生於今台南市下營區紅毛厝,父親務農,家境貧困。1910年,七歲時,父母先後去世,14歲時三姊出嫁,從此一人孤單生活。
儘管貧困無依,顏水龍卻力爭上游。1915年,顏水龍從下營公學校畢業後,進入台南州教員養成所,1918年回母校下營公學校擔任教職,受其同校教員澤田武雄鼓勵,1920年赴日學習美術。1922年,經過2年的準備,顏水龍終於考上了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
在日本求學期間,顏水龍必須半工半讀來繳學費,他利用課餘時間送報紙及牛奶,或是畫廣告來維持生活。在日本求學期間,他受教於藤島武二(1867~1943)與岡田三郎助(1869~1939)老師。尤其,藤島武二老師之嚴謹畫風與岡田老師之工藝收藏,影響顏水龍最大。1929年,顏水龍接受台中林獻堂先生之資助,留學法國。
顏水龍先生對於台灣工藝設計發展,不遺餘力,被稱為「台灣工藝之父」!目前在台南總爺文化園區設有顏水龍紀念館,紀念其深遠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