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雕佛 小佛像給人大恭敬

 |2019.04.03
2058觀看次
字級
簡單質樸的家仙神像。圖/新華社
店裡的老師傅雕刻菩薩像。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為什麼你看到佛像會很舒服、很寧靜?可能是佛像足夠大,讓人產生恭敬的感覺。但是這樣一個小小的佛像也能做出這種效果,就很不簡單了。」曾德衡手中托著一尊巴掌大的木雕佛首,由一整塊柚木雕成。佛首寶相沉靜莊嚴,肉髻螺發細緻逼真,讓人由衷地讚歎精湛雕工。

年逾七旬的澳門木雕師曾德衡,是中國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雕──神像雕刻」的傳承人,這門技藝在他的「曾木匠」家族已傳承三代,老店有上百年歷史。

兄弟寧波學藝 改良技法

澳門的神像雕刻起源於漁民和民間的宗教信仰,從簡單質樸的木偶到今天的大型佛像,這門古老技藝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既有初期的摸索和探求,也有現代的吸收、改良和創新。

曾德衡接班時是上世紀七○年代,那時澳門經濟比較低迷,但臨近的香港因為修建大型寺院,對佛像的需求增多。曾德衡於是和弟弟前往木雕技藝最好的浙江寧波一帶學習,吸收當地的先進工藝,並對家族原有雕刻技法進行改良和創新。大陸的漆器工藝、貼金工藝都十分考究,曾德衡兄弟將技術融入木雕中。

曾德衡介紹,手工雕刻佛像最難的是臉部,一個很小的佛首,也要分三部分完成,關鍵是要將鼻子、眼睛做得乾淨利落。因為信眾每天要面對的是佛首,所以要做精做細,讓信眾感到莊嚴、舒服,這是很大的功德。

曾德衡展示一座高兩公尺,佛像和底座各一公尺的木雕觀音,完全由手工雕刻,雖然是半成品,但由薄如蟬翼的木蓮花瓣拼接而成的底座、慈眉善目的面部表情,可謂巧奪天工。

「這座觀音像工期最少要三年。」曾德衡說。剛入門的小師傅只能先做些機器雕刻的收尾工作,做個一、兩年可以基本掌握,但全手工雕刻的技藝沒有八年、十年學不好。

「真正的好師傅不是訓練出來的,他就是藝術家,十個人裡找到一個就不簡單了。」他說。

曾德衡說,木雕神像傳承的要點在於規格、標準。社會上能夠拿刀雕刻的人並不少,但是神像的比例、要求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最重要的是把這些規格弄清楚。比如神像的手為什麼那麼長,上庭、中庭、下庭的比例如何等。為此,曾德衡把木雕神像的製作標準都總結出來,保存到澳門的檔案館裡。

慢工出細活 傳承大不易

曾德衡坦言,從前更多作為一門手藝的木雕神像,經過很多代人的改良,已經成為一種藝術品。因為純手工雕刻太費工時,找到理想的傳承人並不容易。

社會需求也在發生改變。從前,寺院裡的老師父在計畫蓋廟時就開始向他們訂佛像,因為時間充裕,木材運來要放上一兩年,等它的纖維自然收縮穩定後,再動手雕刻。現在很多新建的寺廟等不及,要求也跟著不同。

神像雕刻講究慢工出細活,考驗手藝人的心性和意志。曾德衡說,他們製成的最大純手工木雕佛像,重達三十多噸,要分成幾百塊運到香港組裝,必須保證接縫沒有問題,不能出現絲毫的瑕疵。他們還曾經為香港一個新的寺院製作全套佛像,從購置木材到最後完工,差不多用了十年時間。

「整個過程時間長,有時候是做生意,有時候是人情。那位老法師照顧我們家好幾代,所以我們就要盡量幫忙啊。」他說。

「你有興趣做下去,繼承的機會才比較大。」曾德衡說,現在勉強培養一名技工不難,但是培養一個通才,真的需要天分,而且不能有功利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