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垃圾 拯救地球

 |2019.03.28
235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海龜、鯨魚吞食大量塑膠垃圾死亡的新聞頻傳,在法國,有不捨海龜鼻子被塑膠吸管貫穿的高中生創業,販售可生物分解吸管,也有家庭挑戰「零垃圾」生活,有餐廳致力於「零廚餘」。無包裝超市和二手服飾店陸續開張,法國各地「零垃圾」組織也一個接一個成立。巴黎「零垃圾之家」推廣的就是這樣的理念。

法國零垃圾組織(Zero Waste France)二○一六年構思成立一家專門推廣「零垃圾」理念的店舖,在八百三十人合力籌資下,「零垃圾之家」(Maison du Zero Dechet)二○一七年七月在巴黎蒙馬特(Montmartre)開幕,第一天就吸引近千人參觀。

據歐盟統計局二○一七年調查,法國人平均一年製造五百一十三公斤的垃圾,平均每天一點四公斤。有民眾說:「減少垃圾只是改變行為,並不影響日常生活,大家都做得到。」

所謂「零垃圾」並非一點垃圾都不製造,而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垃圾。「零垃圾之家」教人踏出第一步:這間小店的明星商品包括可水洗式卸妝棉、無包裝的洗髮皂和固體牙膏、可更換刷頭的木製牙刷、可換刀片的金屬刮鬍刀、布質衛生棉、可取代塑膠袋或保鮮膜的蜂蠟紙、可重複使用的咖啡濾紙等。

「零垃圾之家」資金來源超過七成來自販售商品收入,但不以營利為目的,店內營運和活動大多由七十名義工輪班策畫,以推廣垃圾減量的生活理念為主。

這裡每周都有活動,各種工作坊最受歡迎,有的教人自製洗潔劑、體香劑、洗髮皂、牙膏等日常用品,有的教人拿舊褲襪製作清洗用海綿,有的指導零廚餘食譜和做菜方式,有的教人延長家電壽命和改造舊家具。

檢視垃圾

改用永續替代品

有一些學術性工作坊,請來心理學者探討人與消費的關係,檢視自己的消費模式,繼而思索購物行為背後的情緒反應及動機。還有一個工作坊教人「解剖垃圾桶」,從自己丟棄的垃圾中,思考哪些東西可以改用更永續的替代品。

「零垃圾之家」義工蓋林(Marie Guerin)接觸到零垃圾理念,發現許多習以為常的用品其實有更環保的替代方案。她用手工皂取代沐浴乳,自製固體牙膏取代市售牙膏,自製體香劑取代市售體香劑,自製洗髮皂取代洗髮精,丈夫的塑膠拋棄式刮鬍刀改為金屬刮鬍刀,心態調整後,絕大部分的化妝品也省了。

邁向零垃圾

素食為起點

蓋林邁向「零垃圾」生活的道路,以素食為起點。她從小喜歡動物,關注環境變化,起初因為不願剝削動物、反對製造汙染的養殖法而吃素,繼而省思自己給環境帶來的影響,於是開始減少製造垃圾。

她建議循序漸進,首先從不再使用塑膠瓶罐開始,例如自備水杯、不買市售洗浴用品、改用肥皂,讓自己養成習慣。

還有一些同好會舉辦「零垃圾」野餐,從製作餐點、攜帶食物到出遊,都不必製造垃圾,示範「零垃圾」生活並不是做不到,也沒有想像中那麼不便,一種新的生活模式隱然成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