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佛教堂 陳仁和成名之作

曹麗蕙 |2019.03.27
9031觀看次
字級
高雄佛教堂是陳仁和的成名之作,巧妙地將傳統印度佛塔融入設計。圖/高雄佛教堂提供
內部設計創造出具有佛教石窟意象的神聖空間。圖/高雄佛教堂提供
高雄佛教堂設計圖。 圖/台博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高雄報導】熙來攘往的漢神百貨商圈,高雄佛教堂佇立其間,大大的卍字高掛於佛塔,有種「大隱隱於市」的莊嚴超然,讓前來參拜的民眾,彷彿來到鬧中取靜的人間淨土。但你可知道,這座獨特佛寺建築,其實是出自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陳仁和之手,且是他一戰成名之作。

陳仁和一九二二年出生於澎湖,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就讀建築科,是台灣戰後第一代現代主義建築運動中,極少數具本土籍、且深耕南台灣的重要建築師,設計作品多達百件,曾兩度獲得建築金鼎獎十大建築師殊榮。直至一九八九年過世前,始終在建築設計第一線實務奮鬥。

國立台灣博物館「前行無畏──陳仁和的建築時代」策展人林一宏表示,陳仁和建築風格多變,具有強烈實用主義傾向,會針對不同時間和需求設計,並勇於追求突破和實驗,「在一九五○、六○年代的台灣,鋼筋水泥昂貴,但即使在有限預算下,他還是勇於嘗試挑戰,而這背後要有非常深厚的結構設計與運算能力,才能落實設計理念。」

融和印度佛塔 化繁為簡

陳仁和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弟子,當年他受大師之邀,展開他執業後第一件大型作品——高雄佛教堂(一九五八年竣工),無論在形式與內涵上,都是極為精采的設計,其細細隱含人間佛教的教義,被視為是陳仁和成名之作。

他當時到底做了那些大膽嘗試?林一宏說,高雄佛教堂獨特的形式語彙,常被誤認為受到西方基督教建築影響,實際上陳仁和在設計過程中,充分體現源自日本求學經歷。研究者認為他是受到伊東忠太建立的亞洲建築史學研究啟發,外型採用印度佛塔意象,但經過現代建築簡化,把繁複裝飾捨去,巧妙將傳統印度佛教建築形式,轉化為生動設計語彙。

佛教堂的內容空間則利用結構與高層變化的堆疊,層層內凹的空間和弧度曲線,創造出佛教石窟意象的神聖空間。林一宏指出,陳仁和當時未依循台灣傳統廟宇的建築配置,進一步思索現代佛教寺院的空間與機能,僧信間講經說法或舉行佛事等「佛說的、人要的」需求,透過建築體現人間佛教理念,設計出大型殿堂空間,「這是當時台灣佛教建築前所未見的。」

建築設計 改善生活空間

此外,林一宏分享,從陳仁和的設計圖中,更能一窺他思考建築空間的同時,也考量到施工層面,如結構怎麼做、鋼筋怎麼配等,可說是結構設計運算很強,又有自己特殊見解的建築師。

陳仁和對自我期許也極高,他在一九四七年發表的〈一個建築家的私見〉中,認為建築師之於人類社會,應要如生殖細胞,發揮繁衍、再生、改善提升人類生活空間的影響力。

台博館現正展出的「前行無畏」特展,挑選陳仁和十二件重要案例製成模型,包括高雄佛教堂、屏東東港天主堂、三信家商波浪大樓等涵蓋宗教、文教、住宅不同尺度建築,呈現他在建築實踐道路上的奮鬥軌跡及創作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